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24期:海发行关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9:36  新京报

  挤兑风潮中,海发行谢幕

  1998年6月19日,在工行任职的田忠华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求他马上从北京飞往海口出差,奇怪的是, 没有任何人告诉他去干什么。

  起飞之后他才得知此行是去参与关闭当地一家银行,并对之进行托管。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关闭商业银行。被关闭的就是海南发展银行,它的关闭使海南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惟一 没有自己的地方性银行的省份。

  海南特区“银行多过米铺”

  海发行的生灭受制于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大势。

  1988年4月13日,全国人大决定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据估算,要达到建省20年后赶上台湾省80年代初 水平的目标,20年内需要投入2050亿元人民币。

  ……更多新闻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周鹏飞海口报道

  民间记忆

  海南房产泡沫,击鼓传花式炒作

  “1999年在海口开车,随处可见盖到一半的房子,还有泥泞的道路。当时已是房地产泡沫后期,市场依然一片惨 淡。”开车行驶在机场高速到市区的路上,小吴感慨说。

  上世纪90年代那场房地产泡沫复苏之后,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当年的伤痛。但是对于小吴来说,一想到买房,就不由 得心有余悸。

  “那个年月,没有人会看到房价下跌的那一天,只要有关系有闲钱,谁都想投资一套房子。当房价到3000元/平 方米,大家都想着房价在1到2年内一定能涨到5000元/平方米。”当时的小白领月薪在800元左右。小吴下定决心, 从老家新疆凑了10万元钱,买下平生第一套房子。按照约定,小吴不需要向银行贷款,一次性付清一半的房款,另一半则在 3个月到半年内付清。

  可是就在第一笔钱到账之后,海南房产泡沫破裂。“房价在几个月之内下跌不止,海口市区的房价800元-110 0元/平方米的比比皆是。”小吴剩下一半的钱也没有心思交了。在最混乱的时候,开发商也不找购房者收账。

  2001年底,海南开始从地产泡沫中慢慢恢复,房价从1000元/平方米上升到1200元/平方米,大多数烂 尾楼被炸掉的炸掉,消化的消化。

  “我一直认为,逢大跌必有反弹。我认为房价一定会有上涨。”小吴说,2002年底,他再次下决心,战战兢兢买 下第二套房。

  果然,仅过了1年,房价上浮了一倍。现在,他买下那套房子的价格已经上升到4000元/平方米左右。可是,经 过了当年那次震荡,开发商由于资金等后续问题,至今还没有办好房产证。

  “无论是谁接了最后一棒,击鼓传花式的炒作给整个市场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难以恢复。”小吴对此非常感慨 。

  据新华网

  一日三十年6月21日

  ●1986年“广州北回归线标志”落成典礼在从化县太平场油麻埔“广州北回归线公园”举行。

  ●1992年李先念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决定将其关闭。

  -新观察

  金融机构应建风险“防火墙”

  1998年6月21日,仅仅在距离诞生不到三年后,海发行不幸成为新中国首例因支付危机而被关闭的银行。这不 仅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严重损害了海南的金融形象。

  然而,由于无法处理好对公存款等历史遗留问题,海发行一直处于“死而不灭”的状态,既不清盘也不破产。虽然近 年来许多人燃起了重组海发行的热情,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

  应该说,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改革,当前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已不是当年所能比较。但作为金融发展 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海发行“从天堂到地狱”的经历,仍然能够带给我们以众多启示。

  海发行关闭事件,其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后,则是房地产泡沫崩溃可能导致金 融失败的残酷事实。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海发行则不 幸成为这轮房地产泡沫危机的牺牲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关联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海发行关闭的直接原因,就是储户因为恐慌引起的挤兑所造成的。挤兑的发生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对 称,储户缺乏银行的信息,二是由于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储户信心丧失。其中的教训,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运作规 范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内部的风险收益特征,二是要求尽快建立起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挽救储户信心的“ 最终安全网”。

  而在海发行遗留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到我国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深化 的步伐。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往往都是行政性关闭,或者是关闭后走向行政性主导的破产,因此往往被人戏 称为“计划性破产”。市场化破产机制的缺位,使金融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市场化都难以完全建立起来。

  无论金融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努力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的防火墙。除了海发行之外,美国次贷危机同样使我们看到 ,金融巨头内部的风险失控,会导致风险的积累和爆发。对混业经营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既要有一道“风险防火墙”,防止 风险的扩散和蔓延。又要有一道“资讯隔离墙”,防止滥用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在当前加快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 ,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监管,真正成为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的“守夜人。

  □杨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那时流行

  贺岁片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

  流行指数:★★★★★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拍几部热热闹闹 、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风格大多轻松幽默。

  内地观众知道贺岁片这回事,始于1995年。那一年岁末,香港贺岁片《红番区》登陆内地,当年全国票房仅次于 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此后,成龙接连推出《白金龙》、《义胆厨星》等贺岁片,获得连连叫好。贺岁片开始成为电影 市场的一块大蛋糕,看贺岁片也逐渐成为“年文化”的一部分。

  1998年,冯小刚拍出了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这部讲述梦想与现实之间可怜又可笑的矛盾的贺岁片备 受百姓喜爱,票房达到3600万元,还囊括了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

  《甲方乙方》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而冯小刚在随后的十 年间频频出手,使“冯氏喜剧”成为内地贺岁片的一块招牌,也使贺岁片在中国电影市场获得了不可替代的号召力。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