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130期[2002年6月27日姚明当选NBA状元秀]
一日三十年——6月27日
●1980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02年2002-2003赛季NBA选秀大会在纽约举行,中国球员姚明当选状元秀,休斯敦火箭队在第一 顺位将其摘走
●2004年世界杯皮划艇总决赛上,中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获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冠军,系中国皮划艇男选手 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姚明影响超越篮球的中国“小巨人”
我叫姚明,人们都这样称呼我。在美国,我姓名的叫法是明姚,因为姚才是我的姓。
“姚”单独用没有任何意义。就像Jones(琼斯),它只是一个姓。但是组成姚字的两个字单独看都有实在的意 思。左边的“女”意指女人,右边的“兆”意指许许多多——是比10亿还要大的数字。两个字合在一起指众多的女人。这要 比威尔特·张伯伦的女友还要多吧?(已故NBA巨星张伯伦号称有两万多女友——译者注)
以上是“小巨人”姚明口述体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的开头,充满了美国味儿。而在2002年6月27日之前, 人们还无法把这个2.26米高的中国男孩和美国联系起来。
状元揭晓并不兴奋
6年前的6月27日(美国当地时间26日),美国最负盛名的篮球馆——麦迪逊花园,一年一度的NBA选秀夜如 期而至。
万里之遥的北京,姚明和他的父母,以及时任国家男篮主帅的王非呆在建国门外外国记者公寓内,收看TNT专为他 们而开通的选秀直播。由于代表男篮备战世锦赛,姚明分身乏术,无法亲临麦迪逊花园。
当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口里蹦出“姚明”二字时,王非蹦了起来,与姚明父母击掌相庆。一旁的姚明露出羞涩的笑 ,他确信自己在首位被火箭队选中,“状元”头衔将相伴终生。
“我很高兴,有点儿紧张……”不满22岁的姚明还没有后来的妙语连珠。与NBA做连线,被问及最想做的事情时 ,姚明坦言想睡一觉,为下午的训练做准备,幽默性情初显端倪。
姚明并非中国踏入NBA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王治郅、巴特尔先后加盟NBA.但以状元身份进入NBA,而且是 第一个没有美国背景的状元,姚明在中美两国都引起巨大关注。
状元虽然风光,但成为状元的历程却一波三折。选秀之前,姚明已成为中国篮坛的头号球星,其巨大的商业号召力也 初步显现。如果他离开中国去NBA打球,将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利益。
中国篮协、上海东方俱乐部及美国方面,经过艰苦的谈判,才达成了协议。“姚之队”队长章明基,谈判成功,一半 要归功于宏观大环境,中国政府的改革使之成为可能。市场化、全球化、与国际接轨,所有这些使姚明成为NBA明星。
事实上,姚明当选状元后,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兴奋,他在自传中回忆说:许多人问我,“休斯敦火箭让你做状元 秀,你感觉怎样呢?兴奋吗?”有时我说是,只是因为这么说显得得体。其实我并不兴奋。首先,我已经知道自己会做状元秀 ,或者,至少知道可能性很大。其次,这事我已经等得太久,真正到来时已经不是惊喜了,我只是松了口气。
手系红绳结寄托相思
去年8月6日,姚明与叶莉在上海完婚。从2000年第一次约会,到步入婚姻殿堂,姚明用了8年时间,终于抱得 美人归。姚明手上的红绳结被戒指取代,不过它见证的爱情还在上演。
1999年,姚明就已对叶莉产生好感。当时两人同在上海运动技术学校训练,姚明经常会去偷偷看一个长发飘飘的 女孩。他经常会趴在食堂门口的桌子上,四处张望。
后来在队友的软磨硬泡下,他才招认:“我就是想看看叶莉,想和她多说几句话。
可她不理我啊。“这时的姚明还处于单相思状态。
扣不开叶莉的心扉,姚明茶饭不思。队友拿中国女排当家花旦赵蕊蕊打趣姚明,其不为所动。一名队友忆及往事,描 述了当时的场景,“姚明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我什么人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叶莉’,姚明当时那种痴情的样子,现在我还记 忆犹新,他抱得美人归与当年的执着是分不开的。”
夏松,是中国最早的篮球经纪人之一。在姚明的恋爱史中,夏松扮演了“爱情经纪人”的角色。2000年前后,作 为姚叶共同的朋友,夏松经常策划两人的聚会。“我当时安排他们见面,得装成不经意的样子。当着叶莉的面,我就说,‘姚 明是来借碟片的,都是上海老乡,大家一块坐坐吧。’”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逐渐熟络起来,夏松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2002年上半年,是姚明在CBA的最后一个赛季,红绳结出现在姚明的左手上。
随后,这个红绳结伴姚明征战NBA,成为寄相思的信物。
姚明自传中回忆说:在我的最后一个CBA赛季开始的时候,她(叶莉)送给了我这个红绳结。那一天是2月14日 ,情人节。
这个结在新的时候颜色是深红深红的。她也有一个,两个都是她自己做的。她的看上去新一点,因为我打的比赛比她 多。比赛越多意味着汗水和冲洗也越多。我的戴在左手,她的戴在右手。这是一个中国的习俗,我们说男左女右。因此所有的 饰品,男人都会戴在左手或左手臂上,而女人则戴在右手或右手臂上。
幸运的是还没有其他球员的手或者手指刮到我的红绳结上,尽管它已经很松了。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田欣欣张宾北京报道
-新观察
一个姚明=千座孔子学院
经济学家马宇曾给姚明造了个概念——最大的单个出口商品。他甚至计算出了姚明的出口价值,相当于大米102万 吨;蔬菜53万吨;水果42万吨;钢材46万吨;电视机239万台;原油98万吨;丝绸6489万米;汽车2.1万辆 ;自行车630万辆,以及2001年全国生物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1.1倍。而且,还大约相当于6万名工人一年生产的工 业增加值;20万名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业增加值;若用于国内的投资、消费,则可创造5万多个就业机会。
向经济学家的认真表示钦佩,只是,把姚明比作“货物”,太“硬实力”,也太低估了姚明。姚明是无法计算的。
例如,在火炬传递风波引发的反思中,在西方媒体充满杀伐之气的报道中,我们更应该“闻鼙鼓而思姚明”,感叹姚 明太少了。因为他是一位文化大使,他就是可以化解仇视与偏见的“软实力”。
我对姚明登陆NBA引发的热潮记忆深刻,美国民众打着写有“姚明”的牌子,在球场里、大街上又唱又跳,为姚明 的大力盖帽和“上海舞步”大声喝彩。但他们更着迷的,是姚明气质的优雅,他对球迷的谦和,他在发布会上的幽默,他在比 赛中的集体主义。
姚明让怀着傲慢与偏见的美国人发现了一种新鲜的文化,一个东方人的新形象,一种儒家的魅力。用微笑与幽默感染 世界,用和平方式改变着西方,对我们来说,这是姚明更深刻的价值所在。
我们改革开放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来,改革就是让人民能吃饱穿暖、自由表达,开放就是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拥 抱中国,就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目前来看,我们认识世界更多一些,而世界了解我们要少得多。这种交流上的不对 称、不平等,让世界的眼睛存在诸多滞后、误解甚至敌视。这种误解,对中国的改革开放造成了困扰,让我们的前行脚步变得 犹豫迟疑。如何化解崛起带来的震荡,如何全面展现一个缺点不少但正在成长的中国,让世界因理解而变得友善,从批判转为 更多鼓励,这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针对这个题目,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努力,如举办奥运会,创办孔子学院,办中国节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改善对外宣传 方式等等。
而另一种有价值的途径,是民间社会的作为。民间释放的活力与自由,可更多地感动世界。大国的崛起的一个重要标 志,是民间的崛起,是涌现更多杰出小说家,更多无拘束表达的电影,更多的自由交流,更多的多元声音,更多的草根组织, 是更多章子怡,更多成龙,更多姚明、郑智。
一个姚明,相当于建造一千座孔子学院。
□潘采夫
民间记忆
宋涛NBA选中的首位中国球员
坊间有着宋涛是第一个在国际比赛中尝试扣篮的中国球员、宋涛也可以像乔丹那样从罚球线起跳扣篮等等神奇传说。
时光拉回到20年前,宋涛是当时篮坛的一员猛将,1983年底,还不到18岁的他就入选了国家队,成为最年轻 的国手。5年后,他在1988年奥运会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达到了个人荣誉的顶峰。
1986年的西班牙男篮世锦赛,只有21岁的宋涛大放异彩,中国队也创下世界第九的最佳国际大赛战绩。
尤其是他对美国队的出色表现,引起NBA球探的极大关注。他的比赛录像被送到亚特兰大老鹰手中后,这个俱乐部 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于是在1987年NBA选秀大会第三轮第67顺位选中了他。宋涛就此成为第一位被NBA选中的中国 球员,在亚洲也是第一人。
然而最终挡住他去路的是伤病。1987年7月,宋涛在一次训练中严重受伤,膝盖髌骨粉碎性骨折,两次手术之后 ,始终没有恢复。
老鹰队知道后把宋涛接到美国治疗半年,但后来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他的膝盖和腿很难再承载高强度的训练和比 赛,只能与这个他们很欣赏的中国小伙子挥别。
1990年,宋涛退出了国家队,就此告别他少年得志但后期连年不利的职业生涯。
摘编自《足球-劲体育》2006年2月23日报道
那时流行
跳皮筋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一听到这首歌谣,许多成年人都会想起童年时“跳皮筋”的快乐。但进入 新世纪后,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跳皮筋是什么,跳皮筋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据报道,2004年暑期,北京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在学生中进行了一项调查。该校三年级两个班71位同学中只有 7位同学跳过皮筋,其余64位同学从没跳过皮筋,看到老师手里拿的皮筋还问,“这么长的绳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有人 这样分析跳皮筋由盛转衰的原因:原来之所以盛行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除了因为那时玩具少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 们之间都互相认识,“现在都住在楼房里,孩子们之间互相不熟悉,有的孩子想玩,但却找不到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