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知新
在内地,“蛇口风波”如今已形成不大不小的冲击波。可是,在蛇口,却平静得令人“惊诧”。
“在蛇口,‘蛇口风波’这种事,本来就不值得谈,也没有时间去争论它。”72岁的招商局董事长袁庚直率地回答 。数十名被采访青年员工的回答竟千篇一律:“我们打工仔只关注老板的脸色。”
蛇口约有2.6万职工,80%是青工。马德才,这位“白领阶层”员工这样解释说:“蛇口三资企业对员工的考核 ,不是看青年对政治关心与否,而是看干活的效率、干活的质量。”
在蛇口,人们对政治的淡薄,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人人举刀枪,齐上阵,口诛笔伐,像‘文革’那样,让8亿人民都关注一件事,卷进去,正常吗?”《蛇口通讯报 》副总编辑张梦飞反问记者。他认为,在内地一些地方,对青年的衡量,常常从政治上着眼;在蛇口,则常常从经济上着眼。 因此,打工层不关心“风波”一类的事。工人下了班,已是浑身困乏,没有兴趣关心政治。剩下不多的时间,还想“拍拍拖” (谈恋爱),泡泡歌厅。
“是把工人都引导到关心政治好,还是引导到关心经济好?”对此,蛇口“白领员工”———中国国际旅行社蛇口支 社的董声本回答得干脆:“蛇口2.6万职工都来关心政治,关心‘风波’,说明蛇口人没事干了。”“青年人提出一点不同 意见怕什么?为什么非要大家众口说是?‘文革’期间,只有一种声音,从语言到形象,‘高大全’,完全统一,只有一种声 音,正如一个读者在来信中说‘那个时候,是中国最悲惨的时候’。”
1988年9月2日第3版,原题为《“蛇口风波”在蛇口》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