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79期:中国绿卡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14:41  新京报

  -新观察

  中国绿卡见证渐进式开放历程

  7月份在美国访问的时候,拜访了一对60多岁的美国夫妇。男主人曾经作为机械设备商,在20世纪70年代初只 身从香港来到天津。他说印象最深的除了整齐划一的服装颜色之外,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围观自己。

  我也曾经围观过。因为围观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好奇表现。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外国人仿佛总 是中国社会中最匆忙的过客。他们除了在古老城楼留影和大赞Ok之外,几乎不会影响中国人的任何生活。

  因此,当我们想起2004年公安部和外交部颁布实施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并回顾在过去3 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外国人来华的人数、停留时间、访问目的的变化,我们才突然发现,或许我们已经不仅仅是这块土地上 的惟一主人了。

  如果单纯从这样一部法规本身来说,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移民政策发生多么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一个国家的移民政策与 国家体制、民族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各种法律制度中相对较为稳定长期的一种。但是更多的,所谓“中国绿卡”实际 上是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对于国际化和移民进入的一种接纳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中国有进一步完善外国人长期居留正常的意愿,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开放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 样,才能从法制上保障外国人在华权利,从而引进更多的国际人才加快中国现代化步伐;而从客观上说,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 才的自由流动越来越充分,而中国的开放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入华工作和居留,这必然推动中国移民政策的改变和完善 。

  对于外国人来说,了解中国有许多种方式,其中最有效果的不是阅读、也不是聆听,而是走进中国,和中国人共同生 活。毕竟中国存在着他们所期待的机遇,也存在着他们所好奇的文化形态。中国绿卡的出现,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同时又包括了许多自由以外的责任。因为随着居住时间和接触机会的增加,“老外”这个词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特殊性将不 断降低,亲切度或许会再度提高。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微观金发碧眼的“老外”,到以法规方式保护外国人长期在华居住权,这方面的改革实际上不仅 是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国际观的一种变革。全球化所探索的命题之一,就是本土议程的全球化和全球议程的本 土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绿卡其实不完全是发给外国人的,它更像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种身份证。因为 ,在对全球资源、观念、市场、劳动力的共享过程中,任何民族都不是单一的。

  渐进式是一个国家开放最稳定的过程。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已经在大多数方面解决了有与无的问题,而面对的更大问题则是优和劣,进步与退步。这些都要 通过观念的变革与法规的完善来实现。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绿卡只是改革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周庆安

  中国绿卡,从“洋人禁入”到“国民待遇”

  从外国人禁入牌到推出绿卡

  对于一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来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在很多地方立着“外国人禁止入内”牌子的神秘 国度。

  1976年首次探访中国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郝克明告诉新华社记者,当时外国人每去一处必须有 中国人陪着,而且必须去指定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警示牌提醒外国人禁行。

  加上当时美元不能换成人民币,只能凭外汇券在涉外商店里用。外国人只能住在涉外宾馆。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一些变化悄然而至。198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 出境管理法》,对外国人永久居留问题做了规定。1986年,中国第一个外籍厂长、原湖北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德国专家格里 西成为中国第一位被授予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

  与此同时,外国人在北京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放宽。1985年以后,北京摘除了市区内的“禁行牌”,只在远郊区县 保留了100多块警示牌。

  不过,郝克明回忆,那时外国人要去郊区或乡下玩,晚上必须回城里住。

  “这种限制,直到九十年代才逐渐感觉不到了。”

  2003年,北京取消了外国人定点住宿的限制,外国人在北京可以自由选择住宿地点,甚至可以住在居民家里。

  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行“绿卡”制度,在华工作多年的美国老太太寒春成为首批在京获得绿卡的28位外国 人之一。这位从1979年开始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工作,研究了一辈子牛的外国人,从此可以在“第二故乡”享受 国民待遇。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涂重航实习生张瑜 北京报道

  一日三十年--8月15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落成

  1985年为悼念遇难同胞,南京市政府在该市江东门修建了纪念馆。该馆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 大部分,现在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央决定放开绝大部分商品价格

  198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会议认为,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少数 重点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

  民间记忆

  中国驻外签证部门前排起长队

  记得很多年前,我持有的是CI护照,每次申请美国签证,都要大排长龙,颇费周章。后来,我改而持有特区护照, 免签证国家超过一百个,方便得多;这也是得益于中国的进步,在国际间越来越有体面。内地同胞申请签证也比以前顺利。相 反,外国人申请签证反而是比以往困难了。

  最近我在西安举行了一个研讨会,有英国学者说申请签证很难,请我帮忙。原来,现在中国驻外国的签证部门都非常 忙碌,每天晨光熹微时就有很多人去排队,其中以英美两国为甚,这也使我错愕。但想深一层那又不足为奇,中国对世界经济 影响举足轻重,四方能人自然趋之若鹜。最近就连玛丽莲。梦露的摄影师席勒,也说世上任何行业都要前往中国发展。他们都 要到中国领事馆排队领签证。

  签证以外,更进一步还有绿卡。不少香港人持有美国绿卡,但大家不知道原来中国也有绿卡制度,让外国人申请中国 的长期居留权。第一位持有中国绿卡的人是德国人格里西,他在1986年加入湖北武汉柴油机厂任总工程师,并在中国长期 定居。曾几何时,香港人一窝蜂申请美加的绿卡,现在则轮到外国人申请中国的绿卡,真是风水轮流转。

  ———摘编自2007年《香港电台》节目

  那时流行

  老鼠爱大米

  流行时间:2004年 流行指数:★★★★☆

  2004年11月,歌曲《老鼠爱大米》发布,“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很快妇孺皆知。

  随后,杨臣刚出版了爱情小说《老鼠爱大米》。书中,“老鼠”不是网络歌手,而是一名画家,女主人公不叫“大米 ”,而叫“小米”。“老鼠”是个年轻画家,出身寒微,生活艰苦,每天以到隧道口帮别人画像为生。“小米”极为有钱,离 异的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她。“老鼠”与“小米”后来相爱,但“老鼠”自认为是个穷画家,压根配不上“小米”。加上外部环 境的诱惑,这对情人始终未能结婚。老鼠和一名流浪歌手,每天收工前,都要在隧道口唱起两人共同创作的《老鼠爱大米》。

  现实中,《老鼠爱大米》因版权纠纷,虽变得备受关注,但歌曲却逐渐消失了原来的热度。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