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85期:“国家卫生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14:41  新京报

  “创卫”应当回归原点

  -新观察

  中国的城市无论大小,不分南北都在热衷做一件事———“创卫”,对所有城市的管理者而言,“国家卫生城市”都 是他们志在必夺的一项荣誉,哪怕投入再多的金钱,哪怕动员再多的人力也不惜。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卫生城市”评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那时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刚刚拉开帷幕,但同时,我 们却缺少一个现代的城市化思维,也就是说,我们该怎么建设、管理一个城市,这没有一个标准和答案,“国家卫生城市”因 此应运而生。尽管由于时代局限,“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但大体上,“创卫” 对于促进中国城市现代化,可以说功不可没,就如威海,二十多年前为了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卫生城市,这个城市生活环境得 以全面改善和提升,城市发展大大加速,直至今天,威海仍称得上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样本。

  然而,由于一些官员的政绩思维和功利化操作,“创卫”在有些地方遭到扭曲,一些地方根本不屑于持之以恒去发展 城市的公共卫生,创造良好生活环境,而是把“创卫”变成一个短期的全民动员,为迎接上级检查,街头巷尾的小商贩被驱逐 、环卫工人超负荷工作,政府公务员乃至法官都去扫大街、捡烟头,甚至于出现了“扔乞丐”的极端个案。“创卫”本意是为 民谋福祉,但在一些地方,它已经沦为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代名词。

  有人开始质疑“创卫”存在的必要性,然而,作为一套城市发展的评价体系,“国家卫生城市”的存在仍是有价值和 现实意义的,面对问题,简单否定这一制度显然过于轻率,我们要做的,应是进一步改革制度,使之更契合于时代的需要。

  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创卫”回归原点。

  “创卫”实质上就包括两项内容,即市民的卫生福利和环境权利,凡是与两者无关的内容,就没有存在必要,就如小 商小贩,它与城市生活环境的洁净并不冲突,相反,没有了小商小贩,城市的生活反而会变得不那么美好了。并且,衡量市民 卫生福利和环境权利的水准,这需要建立一套庞大而详细的考核指标,而不是即兴的考查,走形式主义的路线,因此,国家卫 生城市“评选不妨借鉴现在的许多研究机构和民间调查机构的做法,实现指数化的操作,杜绝人为的恣意。

  此外,既然“创卫”最终是为了增进公众福祉,那么公众的评价应比纸面的数据和上级的考查报告更有分量。因而, “创卫”的评价、考核权不能只授予上级政府和专家组,应当保障地方民众的参与权和决定权,实现公共事务的公众参与,“ 国家卫生城市”评选才能更科学、更客观、更符合民意,确立起制度的公信力。

  □韩涵(资深媒体人)

  威海创卫,扫净家园好招商

  “创建卫生城市是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不是扫扫地抹抹桌子就行了。”原威海市副市长邵恒斋说,通过创卫,威 海知名度一下就高了,“促进了招商引资,也改变了市民生存环境。”

  1990年6月17日,威海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卫生城市。

  从那一刻起,甚至是从“创卫”起,威海被深深打上了“卫生”的烙印,从各个层面改变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中的 群体。

  从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到联合国“人居奖”,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威海,环境证书越来越多了。 而邵恒斋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对威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曾获“先进”五连冠

  “威海人很讲卫生,很爱清洁。”原威海市副市长邵恒斋说,二十多年前的威海人找对象有个习惯,相亲前先悄悄看 对方家的庭院,看干净不干净。

  爱清洁也是威海市的传统。

  威海历史上拿到的第一块“卫生”牌子,是1958年“学习除四害建卫生先进单位”。

  在1981年至1985年山东省卫生大检查中,威海获得了“五连冠”。这种情况下,1986年11月初,山东 省爱卫会在威海召开了卫生鉴定会,并授予威海“山东省卫生先进城市”。

  正是这次会议使得威海与“卫生城市”结缘。

  当年11月4日,邵恒斋与时任威海市爱卫会主任谭津华找到时任山东省卫生厅厅长项克和山东省爱卫会常务副主任 张炎,提议将“省级卫生先进城市”的“先进”二字去掉。

  项克和张炎听后,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便向省政府汇报。

  很快,威海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卫生城市”的称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卫生城市:1986年12月8日,张炎 将一个高一米二,长一米八的“卫生城市”牌匾,授予威海。

  成为卫生城市后,到威海参观和访问的人逐年增多。尝到了甜头的威海,将目标瞄向“全国卫生城市”。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李增勇实习生

  周亦楣威海报道

  一日三十年——8月21日

  ●“四人帮”上海余党被判刑1982年,上海市高院和中院分别对江青反革命集团在上海的重要案犯徐景贤、王秀 珍和陈阿大、叶昌明、黄金海、戴立清、马振龙、朱永嘉进行公开审理,做出判决。

  ●邓小平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年,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 点”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两头“公”牛方便村集体

  温故知新

  10年前,为集体的两头牛要不要分,全村人吵了半宿;10年后,大伙儿异口同声说,集体的家底要再厚实一点。 这变化来自———两头“公”牛。

  这里说的两头“公”牛,是山东省夏津县栾庄乡乔官屯村第19生产小组“大包干”时期保留下来的集体财产。

  10年前,乔官屯19生产小组40户村民为这两头牛,展开过一场争论。有的说,土地大包干了,还留牛干啥,不 如卖掉;也有的说,抓阄,谁抓着归谁。多数人说,集体有点东西有啥亏吃?哪家临时需个帮手,拉着就走,多方便。最后, 组长李宗阳拿出绝招:少数服从多数,两头牛留在了集体。

  10年中,两头牛直接归组长指挥,谁使牛谁向组长挂号,除照顾“特困户”以外,一般按照先后顺序轮流使,大伙 普遍感到方便。

  10年中,两头“公”牛备受爱护,谁要是让牛使苦劲定会遭白眼。老饲养员李勤文精心照料“公”牛8载,前年他 推荐儿媳妇范秀云接替了“牛倌”。如今,这两头牛膘肥体壮,干起活来“不用扬鞭自奋蹄”。

  1984年春天,19组的村民议论着这样一个“专题”:两头牛让大伙得到了实惠,要是集体的家底再厚实一点, 不更好吗?如今一眼机井好几台机器排队,如果集体有一台公用机器,再有台拖拉机就更方便了。大伙的想法跟组长的“算盘 ”合拍了。于是,一部20千瓦“铁牛”开进了19组,耕翻土地,户主指指地边就行了。当然,耙耢、播种、耘地还是“公 ”牛的美差。

  摘编自《人民日报》1990.08.21第2版《两头“公”牛》

  “三八线”

  那时流行

  “三八线”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

  流行指数:★★★☆☆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前期的人们,许多人少年的记忆里都有“三八线”。从上小学四五年级一直到初中 ,都能看到男女生同桌时,课桌中间那条“楚河汉界”。有的用粉笔画,有的用钢笔,重来复去,生成深深的印记,更有甚者 ,用小刀刻成深深一条痕。这条线的两侧,男女生分属了两个阵营,因过界而引发的战争时有发生。

  这种青春期带来的“异性相斥”,也时常存在假象,线是画给别人看的,线的两侧也常有早期的青春萌动。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