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70期:张华救人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14:41  新京报

  -新观察

  争议声中,英雄走向人性

  当年,几乎与“张华事件”同一个时期,我写了一部电影剧本《作品》,正是针对制造英雄的现象。在我的身边,这 样的情形经常发生:一个熟悉的人,一被宣传,就成了我们不认识的陌生人。

  现在我们知道,张华其实并非完美无缺。但究竟“缺”在哪里,以至于需要“为尊者讳”?学校不允许男女同学单独 在一起,但张华却公开谈恋爱;他喜欢听“靡靡之音”;他还私自去裁缝铺修改军装,他的牺牲,就是缘自他去改军裤的私自 外出。但现在看来,这些其实并没什么。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问我,你在大学教书,学校管不管你留这么长的头发?确实,我的长发过去曾像阶级敌人一样被盯 上,一到“运动”,就首先剪我头发。可现在没有了,可见社会宽容了,时代进步了,那荒谬的一切过去了。这使得我们再面 对张华时,坦然了许多。但是,我们是否设想过,如果张华的缺陷至今仍然是缺陷,张华平时的行为并不值得称道,那么我们 如何理解他的英雄行为?

  我更愿意把张华的行为看成是本能和道德之间的拉扯。比如地震到来了,我们会被本能驱使而撒下学生跑;但是我们 也可能又会因道德的觉醒而跑回来救学生;当跑回来时学生已被压在废墟之下,或者我们没有跑回来,我们会自责。就这么拉 扯。

  只是英雄们既然最后做出了英雄举动,我们就不愿意去这么考虑,因为我们有精神,因此我们天生需要英雄,就像陀 思妥耶夫斯基所说:“谁都会像‘一棵枯萎的小草’一样渴求信仰”。从这点上看,那个时代还没有过去,我们还会自觉不自 觉地制造英雄,也会一再为自己设置禁区,只不过禁忌的内容会更新。

  张华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出现了争议,这是一个可见的进步,大学生救老农是否值得是一个伪问题,更有价值的是对 “塑造英雄”的争议,而争议本身就是时代的进步。在众口不一词中,英雄身上逐渐增加了人性。

  张华之后,“塑造”与“反塑造”的争议趋于平常,如对“小英雄赖宁”,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是赞叹他的英勇无畏, 而是也在叹息一个稚嫩如花的小生命的失去,并质疑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参与如此危险的行动。回看几十年,“小英雄刘文学” ,“小英雄赖宁”,以及近年“严禁组织未成年学生参与灭火”的规定,仿佛构成了历史的坐标。

  □陈希我(福建作家)

  追忆张华“跳粪坑救老农值不值”是个伪问题

  张华的死象一次日食,人们终于有可能观测到几乎和太阳同一方向的恒星的光线,当它与太阳摩肩而过时,被强大的 时空曲率弯折了。

  在李陕区等张华的老同学看来,外界后来对于张华事件的讨论或者报道,都陷入了一个怪圈:首先树立了一个走形的 张华,然后讨论这个走形的张华之死是否值得。

  原始的文本是:1982年7月11日西安那个燠热早晨,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大三学生张华为救69岁的掏 粪老汉魏志德,跌入三米多深、池口只有两尺见方的蓄粪池。死亡。

  随后,张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 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始料未及的是,张华的事迹被报道后,争议出现了———一个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

  “必须重新回到那个时代,以一种更真诚的态度对待历史,我们才可以讨论和张华之死有关的其他问题。”现任唐都 医院门诊部主任的李陕区说。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杨继斌西安报道

  一日三十年——8月6日

  ●人造血液研制成功1980年中国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获得成功。

  ●浦东新区政府成立2000年上海浦东新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浦东新区第一届政府组成 人员。

  ●中国与乍得恢复外交关系2006年中国与乍得正式恢复外交关系。1997年,乍得政府与台湾当局“复交”, 中国政府宣布中止同乍得的外交关系。

  父亲和他的老“上海”

  民间记忆

  父亲1970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月工资42.5元。省吃俭用两年后,拿出积蓄买了块手表。

  手表是上海牌机械表,白色底盘、不锈钢外壳,120元一块。当时买这种贵重物品,还必须要有工业券。父亲托上 海的同学弄到工业券才得偿所愿。

  父亲对这块表非常爱惜,一戴就是20年。从我记事起,就见父亲表不离腕,手表和父亲似浑然一体。那时父亲哄我 睡觉,常会把手表贴在我耳边,让我听着表针的“恰恰”声入眠。

  父亲的手表直到1992年才更新换代,那年他出差去美国,回来时手腕上的老“上海”换成了“双狮”,老“上海 ”终于停下了脚步,不再“恰恰”。

  父亲时常拿着“双狮”

  和电视对时,结论总是:不准,没有“上海”走得准。

  我猜他是怀旧,难忘相伴20年的老“上海”。

  日子随着表针的脚步一天天过去,直到去年父亲退休时,这块“双狮”

  已陪伴他15年。表蒙变得模糊,外壳及表带均已褪色陈旧,可父亲仍不忘每天和电视对时。

  陈旧的“双狮”及父亲额头的白发,让我回忆起幼时“上海”表的“恰恰”声。于是,我想到给父亲再买一块“上海 ”表,以慰他的怀旧情结。

  可到商场一看,哪里还有“上海”表,国产表都很鲜见,满柜台的全是洋牌子。不得已,只好买了块“西铁城”送给 父亲。

  查阅资料得知,曾一度占领国内市场25%的上海手表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遭遇石英表的冲击而走向没落。

  现在,父亲拿着“西铁城”和电视对时,结论也是:不准。他还在怀念“走时准”的老“上海”。

  最新报道显示,上海手表厂改制而来的表业公司,已有重振上海牌手表的计划。希望重整旗鼓的上海牌手表能早日面 市,让父亲能再次戴上他的“上海”。

  □冰河

  聪明的一休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格地格地格地……”上世纪80年代,《聪明的一休》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家喻户晓。这是一部以斗智为主题的日本 动画片,充满哲理的动人故事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一休小和尚聪明过人且富有正义感,遇到难题时,他会盘腿而坐,两根手指在脑门上转圈,然后就有了解决办法。

  他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气帮助那些贫困的人、教训那些仗势欺人的人,还教会了小朋友们许多日常生活的常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