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71期:女排三连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14:41  新京报

  重温女排精神

  -新观察

  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那几年,我正在读大学,亲身感受到因女排而带来的民族狂喜。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开始,中国队的对手是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 喊声中,中国姑娘以3∶2艰难获胜。她们在球场上抱头痛哭,国内的人们则热血沸腾。许多人上街,表达情绪。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女排夺冠的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 。从此,“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被喊得山响,“女排精神”也开始向各行各业蔓延。

  而在我看来,女排的夺冠和随后的三连冠、五连冠,其实也是排球知识的大普及。人们不仅记住了张蓉芳、孙晋芳、 郎平、周晓兰、陈招娣、侯玉珠、袁伟民等一长串陌生姓名,而且知道了“短平快”、“时间差”、“背飞”、“高举高打” 等基本战术用语。国人的看球水平大面积提高。

  现在想想,所谓的女排精神其实就是拼搏精神———顽强拼搏,奋勇拼搏。但这种精神为什么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却 是值得思考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国力贫弱,百废待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国民与政府基本上是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那种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充溢心头,那种大干快上的豪情也溢于言表。这时候,便急需要通过一种鲜明、生动 的形象去传达和固定那种豪情壮志,而女排精神则适逢其会地出现了。

  众所周知,那个年代还有陈景润精神,但陈景润毕竟不如女排姑娘年轻、鲜活、充满动感、富有朝气和人多势众。所 以,选择女排、女排姑娘形象和女排精神作为国家与国民集体意识精神的表达,可谓恰如其分。

  然而,当女排精神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时,它也就变得不堪重负。郎平在自传中回忆:“我扣球的形象都上了邮票,女 排的集体照做在了日历上,还有纪念币、纪念章,像民族英雄一样。逼着你只能上不能下,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 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

  新华社的老排球记者曲北林回忆:“每逢重大比赛,整个国家都似乎停滞了下来———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全都守 在仅有的几台电视机前。”这种状况和局面若持续,对于一个体育项目,对于一个社会未必真的有益。

  五连冠之后,那些女排队员有的退役,有的出国,女排精神似乎逐渐被人淡忘,女排奇迹渐渐远去。

  在我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回各家,各就各位,各行其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体育就是体育,政治就是政治,这种格局才是正常的。这就如同奥运就是奥运,绝对不要将奥运政治化。

  有人可能会说,没了女排精神,国人会忘了拼搏。我倒觉得这有点杞人忧天。就相当于女排的“三从一大”(从严、 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古人早已“悬梁刺股”,这自然也是拼搏,但他们未必看过女排打球。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女排连连夺冠,改革启动年代的“士兵突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使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事上完成“大满贯”。

  谈及二十多年前的往事,老女排三连冠成员、现任四川省体育局局长的朱玲回忆说,她最难忘的是登上冠军领奖台的 那一刻,“队友们都哭了,那是真哭。”

  决赛中两个神奇发球奠定大满贯

  老队员落泪除去喜悦,还有比赛过程的艰难。小组赛阶段,中国女排以1比3不敌东道主美国队。当时身处赛场的原 国家男排主教练邹志华说:“感觉我们跟美国完全没得打。”

  1984年8月7日,洛杉矶长滩体育场。

  在决赛的第一局中,中国队和美国队打到14:14时,袁伟民换上侯玉珠发球,第一球直接得分,第二球破对方二 传进攻得分。此后,士气受挫的美国队连丢两局,败下阵来,中国队获胜。

  许多人认为,是袁伟民最后时刻拿出的“秘密武器”。

  多年后,袁伟民承认,其实当时就是没办法了,想换侯玉珠上去试试。

  侯玉珠坦言,自己发球的时候,紧张得连球网在哪里都看不见了,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美国队一看换人发球,以为 有什么奥妙,自己先乱了阵脚。

  胡耀邦批示提拔袁伟民

  不管过程如何艰难,夺冠的提振作用却立即显现当时国人的狂热反应,大大出乎朱玲的意料。

  “我们收到很多贺电后来听说国内很多地方都在狂欢,回国后,我们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球迷送上的花不计其 数,球迷信件也如雪片般飞来。”朱玲说。

  女排队员们可能不知道,8月8日,在北戴河宴请外宾的胡耀邦获知女排夺冠消息,连说:“好!好!”

  有媒体报道,就是在当年,胡耀邦批示:提拔袁伟民。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王春秋北京报道

  一日三十年——8月7日

  ●中国女排赢得“三连冠”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0战胜美国队,夺得奥运会金牌,并 赢得世界女排大赛“三连冠”的荣誉

  ●北京两官员受贿获刑1997年北京市高院宣布,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英、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黄纪诚因 犯受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和10年。法院称,铁英先后受贿折合人民币43万余元,黄纪诚先后受贿人民币22万 余元

  邓颖超写信赞扬中国女排

  温故知新

  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同志们,尊敬的教练员同志们:

  我满怀喜悦的豪情,热烈地祝贺你们夺得二十三届奥运会的冠军。同时也向在这届奥运会上各种运动项目取得优异成 绩的男女体育健儿们表示祝贺!

  我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心情激动地观看你们的比赛。你们高超的球艺、顽强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把我紧紧地吸引 住了,使我和你们的心联在一起,同呼吸共喜悦。你们这次夺得冠军,实现了你们“三连冠”的愿望,为国争了光,为中华民 族争了光,这不仅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中华各族妇女的光荣。

  在授奖仪式上,当你们站在授奖台上,祖国的五星红旗慢慢升起的时候,场上观众挥动着五星红旗,欢呼和喜悦,兴 奋动人的情景,使国内外所有关心你们比赛的人们都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无上光荣和自豪。洛杉矶的一位老华侨说出了大家共同 的心声。他说:“我花一百美元买了一张票子,25%看体育运动,75%看国旗。”他把你们的胜利和热爱我们祖国的心情 紧密联系在一起。

  你们取得“三连冠”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我希望你们戒骄戒躁,虚心向各国运动员学习,把“三连冠”作为争取新胜利的起点,为祖国、为民族争取新的胜利 ,为推动世界排球的发展,为发展同各国运动员和各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

  中国女排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要向中国女排学习,为我们四化建设,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邓颖超写信赞扬中国女排1984年第九期原题《邓颖超同志写信赞扬中国女排》

  摘编自《新体育》

  婚介所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流行指数:★★★★☆

  日益紧张的工作,留给人们剩余的时间不多。

  没有机会结交新朋友,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办法去寻找另一伴,青年人成为“缺爱一族”。需求就是市场,市场催 生产业兴起。1982年11月15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婚姻介绍所在广州成立。不久,全国婚介所就遍地开花。迄今为 止,我国登记在册的婚姻介绍所已超2万家。后来随着网络的推广,网上婚介开始流行,人们能够在网上自由寻觅、筛选、确 定未来爱人,既省钱又省时间。此后,由于有的婚介所从事骗婚、诈骗等非法行为,婚介所受欢迎程度打了折扣,流行度慢慢 降低。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