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72期:杜芸芸捐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14:41  新京报

  财富不该被戴上道德枷锁

  -新观察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后,商品经济开始活跃,冲击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财富观,由此产生了“向前看还是向钱看”的争论 ,当时杜芸芸把自己所继承的10万元遗产捐给国家,无疑是这场争论的标志性事件。

  杜芸芸该不该捐这笔钱,这个问题现在已可以基本厘清———一个人如何处理他个人的财富,那是他的自由,大众对 此应持宽容的态度。事实上,杜芸芸之后,这样的捐款行为接连不断,久而久之,人们已习以为常。

  当时许多人包括杜芸芸自己,都把获得巨额遗产看成不劳而获,现在则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中国的富豪第二代们,大 多安享于父辈的荫庇,而普通年轻人,也不再把“啃老”视为羞耻的事。

  改革三十年来,人性逐步回归正常,理性的财富观正在形成。金钱不再是肮脏的东西,热爱财富,崇尚高水平的物质 生活,不再会受人指责;大公无私不再被极端化,个人的利益不再需要无限度地为国家牺牲,民富国强取代了国富民强;富人 散去千金,让财富归于社会,不再被认为是炒作、为出名,相反,“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成为舆论鞭笞富人们的口头禅 。

  不过,理性的财富观的形成并非一帆风顺,传统的偏见依然根深蒂固。杜芸芸后来的遭遇就是一例,她成名后,丈夫 要下海经商,但工厂却以“你是名人的家属,不能一心想着钱”为由而不肯放人。

  不难看到,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大大方方谈钱,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遇到像杜芸芸一样头顶道德光环的特殊 人物,无不引起争议。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衡阳农民刘吉桂救助了一辆大客车中的44名乘客,他因此受到赞誉。但后来 传出刘吉桂救助收钱的消息,情势急转直下,刘吉桂的“圣人”形象猛然间坍塌,各种批评质疑纷至沓来。

  然而,金钱与财富,不该被戴上道德枷锁,只要是取之有道,用之得宜,都无可厚非。令人欣慰的是,从有关杜芸芸 、刘吉桂等人的争论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韩涵

  杜芸芸:10万捐款改变了我的人生

  客厅有近30平方米大,南北两个方位的落地窗帘没有拉开,光线很暗。茶几、沙发、电视机旁、地板上,到处散落 着狗食。

  一只黄棕色的贵宾犬,在客厅里四处乱窜。一位短发妇女弯腰跟在它后面,一边喊“乐乐”,一边要伸手抓住它。

  短发妇女叫杜芸芸,50岁的她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给女儿做饭,然后养好小狗“乐乐”。

  《苏州市志》第一卷,其中“大事记”第61页有三行文字描述了杜芸芸的传奇故事:“(1981年)3月25日 ,苏州丝绸印花厂女工杜芸芸主动将继承的遗产10万元上交给国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4月下旬,杜赴北京,参加全国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座谈会,在北京期间,受到邓颖超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27年后的今天,杜芸芸几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她首次在家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正是这10万元捐款 ,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被那笔钱伤透了心”

  2008年7月9日中午,苏州长岛社区。

  在护城河边一栋六层花园楼里,曾是“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80年代的活雷锋”的杜芸芸,身居其中。

  刚开始,杜芸芸并不愿意谈起自己的辉煌往事,总说“别人以为我因此得福,其实,我被那笔钱伤透了心。”聊了许 久,她才开始慢慢回忆到了从前。

  出生于1958年的杜芸芸,在4岁时被姑妈顾萼曾收为养女,家底殷实。1966年“文革”开始,顾家遭受劫难 ,金银首饰、红木家具、名人字画等被一抄而尽。次年,姑妈郁郁而终。

  那一年,只有9岁的杜芸芸从上海回到苏州老家。

  她记得,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和亲戚每月都会去一趟上海,从一个叫“抄家办”的部门领取15元的生活费。

  1978年拨乱反正,政府开始逐步发还抄家物资。后来,有关部门统计发现,顾萼曾当初被抄物资价值超过10万 元。因为这笔巨额遗产,杜芸芸养父母的多方亲戚闹上了法庭,都希望能得到这笔巨款。

  受理此案的上海市静安区法院经过调查,发现惟一合法的继承人杜芸芸却没有主张自己的权利,于是到苏州找到了杜 芸芸,并最终把这10万元判给了她。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吕宗恕江苏苏州报道

  一日三十年——8月8日

  ●京津塘高速通车1995年我国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和管理的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在通 过国家验收后正式通车

  ●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启动2001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筹备办公室在京成立,这标志着北京2 008年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启动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幸福”

  温故知新

  去年3月份,当上海静安区法院通知我是养母遗产的惟一合法继承人时,我就考虑:这笔遗产如果留给个人,无非是 用于个人生活享受,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比较穷,四化建设需要资金,应该献给国家为人民造福。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向法院表 示,我要把遗产献给国家。

  有位读者来信问我:“你献出十万元遗产不觉得是丢弃了幸福生活吗?”还有一位同志说:“我要是有了这笔遗产, 可以选择一个理想的对象,盖个小洋房,虽然没得到你那样的荣誉,但得了实惠。”

  我回信告诉他们,我不羡慕他们讲的那种物质享受,不贪求他们说的那种“实惠”。金钱,买不到“理想”的对象, 也买不来真正的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由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放弃了理想、信仰、事业。这样的人,即便是有了舒适的生活环 境得到了某种“实惠”,但他们的心灵却只能是空虚的。说心里话,这样的“幸福”我不稀罕。

  捐献遗产以后,党和人民给予我热情支持和关怀,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使我这个孤儿有了自 己的家。

  我虽然做了一件有益于国家的事,但这毕竟是过去的事了。

  我衷心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关怀和鼓励。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努力奋斗吧。

  ———苏州丝绸印染厂杜芸芸

  地板革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流行指数:★★★☆☆

  十几年以前,人们对家庭装修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简单层面上,给墙刷刷浆,把地面铺上地板革,条件好的或许会改 铺瓷砖,这就是装修的全部意义了。

  那时候,人们对地板革厚爱有加。它不仅美观,实用效果好,而且具有隔潮、耐腐蚀等特点。但是,地板革被重物压 久后会形成不可恢复的压痕且容易老化变形。另外,它的致命缺陷是产品中含有一些重金属和限量物质,如果含量超标,就会 造成室内的空气污染。

  在注重室内环保的今天,人们装修时已经很少用地板革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