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76期:大陆记者首访台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14:41  新京报

  -新观察

  如果没有1991年7月在台湾海峡发生的“闽狮渔”事件,或许大陆记者不会在当年8月就能够突破种种限制,顺 利赴台采访。从这个角度看,一场带有偶然性的渔事纠纷变成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触媒,让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比人们预想的 更早到来。

  但是,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这一步却是势在必行。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 次提出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张,并呼吁尽快恢复两岸民众的正常往来。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 大陆探亲,两岸交流的大门正式打开。

  从此,两岸民间交流的热潮恰如大江东去,沛然莫之能御。于是,两岸传媒的互动应运而生。

  两岸在相互隔绝、台海冰封的岁月里因种种原因所构建出来的对方“水深火热”的生活情景,与开放两岸交流后民众 所看到的真实图像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如何将中断的历史重新对接,把疏远的同胞感情再次拉近,不仅是政治家思考的课题 ,也是两岸新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想用全面、客观、公正、善意的报道取代过去的相互丑化与攻击,第一步当然是直接走入对方的生活。1987年 ,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跨出了第一步。1991年8月,范丽青、郭伟峰跨出了第二步。不难理解,这本身就 是重大的新闻事件。

  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采访者成为两岸审视对方的最真实样本,有太多的疑问、太多的神秘、太多的想象需要一一破 解。台湾媒体对大陆两位记者铺天盖地的报道持续10天之久,其背后所反映的正是岛内各界对于大陆同胞的那种好奇与一探 究竟的渴求。

  两岸新闻交流脱离不了两岸政治气氛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上半段,两岸经贸关系的高速发展、两会商谈的不断推 进,不仅为两岸传媒提供了丰富而重大的话题,更为两岸新闻制度交流框架的建立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从李登辉执政后期 到民进党执政8年,台海局势云谲波诡,大陆媒体在台驻点采访也受到严重干扰。只是到了近来,随着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形 势的变化,大陆媒体在台湾采访才有了较为宽松的环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岸政治关系的10年蹉跎。

  两岸新闻交流是两岸民众增进了解、沟通感情、培养互信的重要平台,是两岸经济、文化与社会交融的重要纽带,是 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虽然过去十几年两岸各项交流都有很大发展,两岸间的资讯流通无论质与量都跃上新的台阶,但 两岸民间的相互理解还很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速度与程度。因此,互构真实完整的两岸形象仍是两岸传 媒的紧迫任务。

  □孙升亮(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

  -新闻背景

  郭伟峰现任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1991年8月12日,以中新社记者身份与新华社记者范丽青赴台湾采访“闽狮 渔”事件渔事纠纷,成为两岸相隔42年后首次访问台湾的大陆记者。

  “闽狮渔”事件

  1991年7月21日,福建省石狮市祥芝乡渔船“闽狮渔”2294号、2295号在台湾海峡,与台湾高雄籍渔 船“三鑫财号”发生渔事纠纷。但台渔船谎称遭海上抢劫。随后,台海军炮艇、直升机赶来,将2294号、2295号渔船 押往台中,并击伤一名大陆船员。18位福建渔民中,有7位渔民被台中“地检署”以涉嫌海上抢劫为由起诉,另11位渔民 被送到金门。

  事件发生后,大陆方面认为此案纯属渔事纠纷,要求台方尽快将大陆渔民渔船送回。8月24日,被台湾方面扣押3 5天的11名福建渔民和“闽狮渔”2294号、2295号两艘渔船返抵厦门港。

  1992年1月27日,“闽狮渔”7名渔民全部返回大陆。

  新京报:你们本来是去报道新闻的,但是没想到自己本身就成了一件新闻。

  郭伟峰:是啊,没有想到成了一个轰动的新闻事件,我们两人也成了新闻人物。我们一出了桃园机场的空桥,马上看 到两三百个记者,黑压压的一片人在那里挤来挤去,等着采访我们。

  新京报:据说从机舱口出来,路都走不动?

  郭伟峰:短短的一二百米走了40分钟,我们被媒体的话筒、镜头啊什么的包围的密密麻麻的,寸步难行,还要靠机 场的警管方面的人员帮我们开道。

  新京报:第一次初到台湾有什么感受?

  郭伟峰:去了之后,我感受到了台湾老百姓的热情,还那些中华传统文化。刚到台湾我下了桃园机场第一眼就是这么 传统的一个中国城市,些招牌标识的繁体字和词汇用比大陆都还正宗,他们没“文革”的破坏,就像到了自家乡的感觉。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徐春柳北京报道

  一日三十年--8月12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1978年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与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是继 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黄岛油库雷击爆炸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与青岛市区相隔4海里的黄岛油库末站的原油罐群因雷击发 生爆炸起火。这场事故造成5个油罐报废,4万吨原油燃烧,损失1401万元,19人死亡,74人受伤。黄岛油港是我国 重要的原油出口码头。

  民间记忆

  一碗米饭与土地承包责任制

  今年是推行改革政策第30个年头,也是我生活的村子———安徽省凤台县顾桥镇八里村土地承包到户第28个年头 。这么多年来,有数不清的事情值得纪念,但是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一碗米饭”。

  1980年的秋天,我和妻子把当年的最后一批公粮送到粮站,掐指一算,全年累计上交公粮2500多斤。土地承 包第一年,就向国家上交了这么多公粮,免不了要感慨一番:这是我出生33年以来,第一次不再吃国家的救济粮,也是第一 次以个人的名义为国家做贡献。

  一进腊月,村民们就忙起了年货。村子里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一天,我那4岁的儿子小宝拉着我的手喃喃地问 我:“爸爸,过年的时候,能吃上大米干饭吗?”这个要求,今天看起来似乎很荒唐,可是在那个时候,吃大米干饭比吃肉还 稀罕。童谣说:“大米干饭就酱豆,越吃越长肉,一辈子也吃不够。”第二年,我种了3亩多水稻,收了3000多斤。春节 前,我选用最好的白米煮了一锅饭。

  28年过去了,村里的耕地早已成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水稻连年高产。村里的年轻人还通过科学试验,成功种出了 五色米,注册了“淮王贡米”商标,主销大中城市。村里还有一个大米加工厂,一个运输车队,2007年普通家庭的人均纯 收入已达5000元。

  村民们有这么一句顺口溜:“种好地,挣好钱。”

  种地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我回忆这一段经历,只想告诉人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变,要是变的话,也只能是 往好里变,巩固、完善、提高。

  ———八里村党支部书记郑瑞久(62岁)口述(文章来源:强国博客)

  那时流行

  隐形眼镜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 流行指数:★★★★☆

  隐形眼镜在医学上称为角膜接触镜,上世纪60年代,我国已开始试制硬性角膜接触镜,改革开放后,大量引进先进 技术和优质材料,接触镜戴用后舒适,光学性能好,并发症减少。

  上世纪90年代,隐形眼镜在我国得以应用与普及,同时,隐形眼镜也作为美容型商品开始流行,除了方便性及舒适 性之外,更加强调其美观性。目前,一种带有图案的装饰性隐形眼镜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眼镜上有足球、人物、花纹等图 案,看上去十分炫目。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