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知新
本报讯大连市一家大型企业人欠高达1亿多元,欠人几千万元。
由于货款收不回来,该厂只能靠大量贷款维持生产,利息支出大幅度增加。今年上半年该厂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亏 损。
要回欠款已是该厂当务之急。然而,最近记者在这个厂采访,提出要在报上呼吁,帮助他们追回欠款时,该厂的领导 却一再恳求记者不要这样做。
“现在企业资金奇缺,谁都恨不得马上追回欠款。可追款得有个界限,千万不能和客户撕破面皮,弄得人家再也不要 你的货。”这位厂领导悄悄对记者说:“对企业来说,东西卖不掉比让人家欠你款还可怕,欠款只是资金暂时收不回来,但东 西毕竟算卖出去了,账面有了效益,你还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来维持生产。如果产品没有人要,全压在库里,企业就倒大霉 了。所以,我们宁愿客户欠我们的款,也不愿得罪客户。”与那位左右为难的厂领导不同,另一家厂的厂长底气十足地对记者 说:“我这里没‘三角债’,我们厂的产品供不应求,客户不用说欠款不还,就是给我预付款,还不一定卖给他呢!”可见, 销售疲软,产成品积压,是“三角债”前清后欠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产品积压问题,还是要痛下决心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适销产品,坚决停止那些确实没有销路产品的生产。
摘编自1991年8月15日第2版原题《欠账还钱,天经地义。可是有些企业———为什么不敢理直气壮地要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