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观察
袁隆平已经成为中国粮食问题的符号性人物。三十年前,粮食问题的核心,无疑是如何增加产量解决温饱,袁隆平在 这个问题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中国粮食问题,其核心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在曾经的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粮食产量剧增,粮食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粮食价格也降至难以维 持种粮成本的低点。那时几乎听不到粮食危机的担心,大家看到的是农民卖粮难和大量耕地抛荒,许多人因而认为中国人缺粮 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自去年以来出现了全球粮食危机,在许多国家粮食价格飞速上涨、居民粮食供应困难的时候,中国老百姓却几 乎毫无察觉,中国的粮食市场平稳如常。这时候,我们再来思索我国的粮食问题,也许会暗自庆幸,我国粮食政策的正确和有 效。
其实我国一直没有把粮食当成一种普通的商品,任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而是在千方百计的保障农民、土地和其他粮 食生产要素的稳定供给,从而也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
粮食的稳定决定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从粮食的供需特点来看,一方面,粮食的稳定决定了粮食生产者的稳定,在中 国就是几亿农民的生活稳定;另一方面,粮食的稳定决定了粮食消费者的稳定,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的稳定。
那么,中国何时才能彻底摆脱粮食问题的困扰,从此高枕无忧呢?
从生产上来说,就是要提高生产技术,这还要靠更多“袁隆平们”的努力。同时,还要增加粮食的产量和储备,让中 国无论某一年粮食的丰歉,都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市场。
而从经济上来说,还需要提高国民收入,让粮食消费支出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一旦出现全球的粮食供 应紧缺和价格上涨,居民的收入水平足够抵御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今年以来出现粮食危机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中低收入国家 ,受影响较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因为他们在与其他人群购买粮食的竞争中,不具备足够的实力。
总之,解决粮食问题、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仅需要袁隆平,还需要国家制定合理的政策进行引导,也需要增强居民 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久稳定。
□周城雄(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