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观察
走过了23年恢复之路的我国学生军训,在训练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上,都发生了一些调整,也取得了成果。据我了解 ,发达国家普遍对学生军训工作十分重视,它们很早就将学生接受军训与适龄青年服兵役一道,列入了相关的法规之中,是适 用对象应尽的国防义务之一。西欧一些小国,对高年级小学生便已安排了初级军训科目,中学生、大学生的军训工作更是搞得 有声有色。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与之相比,客观地看,我们今天的学生军训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
首先,观念有待提升。据抽样调查数据表明,仍然有21%的民众认为学生军训没有必要或作用不大。即使在赞成学 生军训的近八成民众中,抱有“让孩子多吃苦有好处”想法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学生军训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它不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军事生活和初步掌握一些军事技能的活动,更主要是通 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确立国防义务的自觉性。这是国家法定的义务,但我们强调的似乎并不够。
第二,体制不顺。目前的学生军训工作领导或组织机构,多由地方政府和军队人员兼职而成,在两边都存在“排不上 队,挂不上号”的状况。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法,就是专职专配,宁愿人员少配一些,也要把领导或组织机构列编 成为正规的行政机构。
第三,科目单调。跑跑步,投投弹,打打枪,这是学生军训的“老三样”。据说北京大学已经增加了定向运动的科目 ,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改进。其实,学生军训可以增加的科目有很多,比如单兵战术、军队现状、军事形势等等。我建议,应根 据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设置一些新的科目,使学生学有所新、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军训真正产生 兴趣。
最后,保障不力。突出表现在“训无场所”这一点上。二十多年来,学生军训经历了“军营—校园—基地”的路程, 便是最真实的写照。基地化训练是学生军训的最佳选择,然而它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目前各级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依 靠私营基地来保障学生军训。不只是北京,各省市区的学生军训基地,大多属于私营范畴。作为应急措施,让私营基地唱“主 角”无可非议。但从长远看,似有不妥,关键因素涉及武器装备、师资力量及生活保障等重大方面。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县都 建有民兵训练基地,各方面条件均优于学生军训基地。我建议,必要时,可压缩民兵训练任务,确保学生军训任务的完成。
□严国群(军事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