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57期:引进“洋厂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10:13  新京报

  总第257期【1984年1月1日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就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外籍厂长】

  “洋厂长”上任三把火获称“叫太早的洋公鸡”

  威尔纳。格里希的铜像,静立在武汉市汉正街工业园。这里,距离他曾工作的武汉柴油机厂(以下简称“武柴”)原 址有数公里之远。

  这位被誉为中国首个国营企业“洋厂长”的德国老人,至死都不知道,给他带来盛誉的武柴,已经不存在了。

  “其实,格里希的铜像应该立在武柴的老厂门前。但厂里地皮都被卖了,连给他立铜像的位置都没了。”原武柴工会 主席陈虎初说。

  首个“洋厂长”,影响的不仅仅是武柴。

  联邦德国退休专家到武柴考察

  10月27日,已经78岁的吕志清,还记得24年前去汉口火车站迎接格里希的场景。

  那时,吕志清是武汉市外事办公室的副主任。

  大清早,火车从北京开来,格里希在翻译的陪同下,下了火车,吕志清迎了上去。

  高个子,头发雪白,戴一顶鸭舌帽,已经六十多岁的格里希,看起来身体很好。

  关于对格里希的任命,已经有很多公开的报道和说法。

  1984年8月,格里希作为联邦德国退休专家组织派往武汉的第一批3个外国专家之一,来到武柴进行4个月的考 察,并义务担任技术顾问。

  当时武柴与大多数国营企业一样:纪律涣散、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差,浪费严重。

  这种现象令格里希分外忧虑。据说他当时按捺不住,表达出“如果我是厂长,决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的意思。

  这一年,武汉刚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而此前的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发表了“利用国外智力 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明确提出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里希的想法引起了武汉官员的注意,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聘请格里希担任武柴厂长。

  武汉引进“洋厂长”曾请示总书记

  曾给格里希当翻译的李云中了解到,让格里希当武柴厂长的建议,送到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王群的案前时,他也拿不准 。

  “让资本主义的企业家,去当社会主义中国国营企业的厂长,这在当时确实有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决策之难是可以 想象的。”李云中解释。

  当晚,王群给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打了电话,请示关于格里希的任命,得到的答复是大胆去试验。

  原武汉市外事办主任丁华后来回忆,“当时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是,如果失败了,也只是一个武柴;但如果成功 了,却可以对全国国企改革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1984年11月,格里希受聘为武柴厂长,任期为1984年11月1日到1986年11月4日。

  李云中依稀记得,格里希没有工资,每个月有700元的生活补助。

  与格里希一同赴任的,还有武汉市当时派驻的一个四人工作组,名义是协助武柴“洋厂长”改革。

  当时有国外评论说,格里希当厂长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进程中“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

  格里希因质量问题生气欲开除总工程师

  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老武柴人的记忆中,格里希烧的最大的“火”,一个是关于人事。

  上任伊始,武柴连续出现多次严重质量问题,格里希很生气,提出要开除总工程师和其他几名厂干部。

  “那个年代,国营企业的工人怎么能开除呢?除非是他犯了严重错误,一般就是批评教育。”10月27日,原武柴 工会主席陈虎初记得,当时格里希说一定要开除这个总工。

  陈虎初说,在格里希最初的观念里,工会主席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的国家,企业老板是资方,工会代表劳方,所 以格里希最初的观点是,这两方是企业的两个重要主体。”

  “四人工作组”反复给格里希解释,最后折中的办法是,将这名总工程师调离武柴。

  “格里希并不像一般的德国人那么古板,他很快就掌握了中国不同的国情和武柴的具体情况。”格里希昔日的翻译李 云中说。

  格里希明白了党委书记在中国国营企业里的地位,此后,每天召开的碰头会,书记、副厂长和工会主席都必须到齐。

  更多内容请见新京报……

  □本报记者 褚朝新 武汉报道

  -新观察

  引进“洋掌柜” 不是“万灵药”

  在国有企业中大胆引进“洋掌柜”,无疑是改革开放30年中让人津津乐道的“冒险”之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洋掌柜”的出现,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树立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标杆,让当时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的国企改革, 体会到从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管理模式转变带来的显著差别和益处。

  时光飞逝,在如今的国内企业中,“洋掌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他们带来的冲击波依然没有消失。比如前两年 深圳发展银行引进的洋CEO,在企业效益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笑纳近千万元的年薪,引起社会上的强烈质疑。

  不仅如此,就连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央企也从2003年开始全球招聘高管人员。

  引进“洋掌柜”似乎已成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必备的一项主要内容。

  客观来说,中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人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开拓创新与跨国经营的经验。不仅如此,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快 速崛起,国有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有数据表明,国企中的科学家、工程师在近几年减少了约17万人,大中型企业中技术开发人员就比10年前减少6 万多人。因此,国企改革确实存在着从发达国家引进富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的需要,这也符合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 要求。

  不过,从具体的实施效果来看,引进“洋掌柜”不一定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万灵药”。比如,在引进“洋掌柜”中第 一个“吃螃蟹”的武汉柴油机厂,虽然起初几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如今早已破产倒闭。在其他的国有企业中,引进的国外 高级管理人员频繁跳槽、流失严重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更令人关注的是,引进“洋掌柜”的国企效益,也并不必然比由本土管 理人员执掌的国企高到哪里去。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洋掌柜”们普遍在国企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水土不服”。这突出表现在:国企内部体制不能 给引进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和环境、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而造成管理中的文化冲突、国企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引发的激励与约 束机制的矛盾等等。如果不在国企管理体制上与国际接轨,“洋掌柜”最终只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而已。

  随着国企内部体制改革和经营范围调整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跨国经营活动的日益频繁,相信“洋掌柜”现象还将继 续存在并扩大。如果能够从国企内部体制改革的切实需要出发,让更多的“外脑”为我所用,那么未来的国企必将更具国际竞 争力。

  □李长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温故知新

  格里希清洗部件给女工做示范

  “这是我生命历程中最有意思的一段经历,能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工作,可以说是我最近这两年的最大追求。”

  我国第一位外籍厂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专家格里希任满归国前夕,在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办公室里,向记者述说他告 别武汉时的心境。

  决心来中国时,他曾说:“我把几乎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莱茵河,现在我要把一部分生命奉献给扬子江。若能在中 国四化的巨大实验中占有一个位置,将使我感到光荣和欣慰。”

  如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追求的目标有一部分是实现了。但严格说来,目标还远未实现。”格里希建议我们跟他 一起到车间去看看。

  格里希手拿电筒、磁笔细心地检查着正在组装的每一个关键部件的质量,突然,车间里传出他严厉的“NO,NO”

  声,原来有不合格的部件混上了装配线,而当事人认为过去偶尔也遇到有这样的部件,没发现影响质量。

  “没发现,不等于没影响,产品要走出中国,没这点严格精神不行。”

  他和工人一起把不合格的部件搬下装配线。

  在另一个车间里,他发现有些部件清洗不净,亲自示范要值班的女工再清洗一遍,一遍不成又洗二遍,直到合格才罢 手。下班的时候,他问这位女工“有没有孩子?”回答:“有!”“我相信您会把您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可为什么对自己 的产品就不愿打扮得漂亮点呢?!”

  ———摘自

  1986年11月28日第2版《第一位外籍厂长的喜与愁》

  一日三十年——11月1日

  ●中国发表人权状况白皮书

  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题为《中国的人权状况》的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 策,以大量的事实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以有助于国际社会正确地了解中国的人权状况

  ●北京首条环城高速公路通车

  2003年北京第一条环城高速公路———五环路建成通车,五环路距市中心10公里至15公里,全长98公里

  那时流行

  铁皮青蛙

  流行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流行指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不会忘记一只装有发条的铁皮青蛙吧。

  它是绿色的,身上还带花纹。只要拧紧发条,青蛙就可以在地上扑腾好一阵子,样子实在憨态可掬。

  那时的铁皮青蛙,虽然不能与现在的奥特曼和电子宠物比,但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丝毫不会少。

  随着怀旧风起,儿时只售两块钱的铁皮青蛙,如今出现在一些贩卖老玩具的摊位上,已经价值50元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