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44期:分期付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10:13  新京报

  总第244期【1982年10月《人民日报》刊发报道称,杭州西湖牌电视机通过分期付款打开销路,一年多时间 内售出7万台】

  分期付款买电视,过上“欠国家钱”的日子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在袁国亮的记忆里,直到1981年,他才完整地看到了这首歌的画面,电影《 洪湖赤卫队》,那是在一家邻居的院子里,从一台崭新9英寸的西湖牌黑白电视机上看到的。

  也在那一年,西湖牌电视机开始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家里,从城市到农村,再从杭州到全国,“西湖牌”

  成了众多家庭彰显身价的标志,在这些“贵族”中,许多人都是借助分期付款的方式才如愿以偿。

  20多年后,当分期付款已经司空见惯时,曾任杭州电视机厂销售科长的张作彬说,当年西湖电视在全国掀起的风暴 ,源于企业的一次自救行动。

  统购统销,赔本有补助

  杭州电视机厂于1973年建成投产,在那个“东风压倒西风”的年代,电视机厂也跟随潮流名唤“东风”。

  1985年,企业改为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建厂初期,每年生产电视机的数量在1万台,全部产品都由国家统购 统销。

  在计划经济年代,电视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一台售价400元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让普通家庭望尘莫及。“月 工资只有几十块钱,很多人买不起。”张作彬说,当时在杭州平均100户家庭也很难有一台电视。

  袁国亮也清楚记得,先“触电”的人刚把电视搬回家,消息就迅速传开,甚至临街百姓都会口耳相传。主人家里还没 吃完晚饭,邻居尤其是小孩就已经带着板凳在外面等了,电视机刚打开,街坊们就迫不及待地涌进来,情形就像电影院里观众 入场。

  张作彬说,尽管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电视机产生兴趣,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电视机还被作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国家 统购后,多数都被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军队院校买走了。

  电视机厂也因此从不会为产品卖不出去,或者成本高于售价而发愁,那时一台黑白电视的成本在500到600元之 间,赔本销售后,国家会把亏损列为“计划性亏损”,并每年给电视机厂政策性补助。

  10月13日,张作彬谈起那段经历时说,如果国家继续统购统销,电视机厂也不会被迫想出“分期付款”的办法。

  逼上梁山,押宝分期付款

  1980年底,库房里积压的数千台电视机突然成了厂里人谈论的焦点。“最多时存放着三四千台,这些电视机像大 石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张作彬说,厂外人不理解,以前打包就拉走的电视机怎么没人要了?

  原来当年10月,作为西湖牌电视机的包销单位,杭州五交化公司不再全部统购杭州电视机厂的产品,这让杭州电视 机厂措手不及。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包销单位“统购改选购”的方式无可厚非,却让杭州电视机厂近千名员工为吃饭发 了愁,“发不出工资,等于断了一千来户家庭的口粮。”张作彬说。

  与五交化公司交涉了一个多月,情况仍然没有好转,电视机厂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自己想办法,直接卖给普通家庭 。

  方案如果执行,首先要解决电视机售价与普通家庭收入存在差距的矛盾,厂里决定,找政府出面,让银行代理。

  1980年底,杭州电视机厂、杭州市政府与杭州人民银行举行了一次三方会议。会上电视机厂提出,自己出面联系 大型企业和各级机关,统计想买电视的内部员工人数,再让这些单位出面领走电视机,以售价400元的西湖牌12英寸黑白 电视机为例,员工每月还20元,这笔“按揭”由银行负责还给电视机厂,再由银行向那些领走电视机的单位索要,单位则从 员工工资里扣除这笔钱。

  张作彬说,那次分期付款程序简单,“没有首付、没有利息、没有抵押,如果有,那就是诚信”。

  设想提出来,立刻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银行也同意配合。分期付款买电视的消息以局为单位传达给各系统员工。

  张作彬没想到,1981年初,方案刚开展了15天,仅在杭州市区就卖出了3.5万台西湖牌电视,不仅甩掉了仓 库里的那块“大石头”,就连今后几个月的销售任务都完成了,“西湖牌”一下成了妇孺皆知的名牌。

  看到西湖牌电视热销,五交化公司又找到电视机厂,希望重新统购代销,这一次厂方代表拍了桌子,“不想要了就一 脚踢开,看我们日子好过了又想沾光,这怎么可以!”张作彬说,分期付款是工厂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自救,他把 这次谋生比做“逼上梁山”。

  当年,为解决国有企业产品积压问题,国家正式允许赊销、分期付款等商业信用合法存在。国务院指示,对积压物资 ,物资部门要“采取削价、赊销、分期付款、转账交付使用等办法推销,加快处理,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贾鹏 实习生蓝筠 杭州报道

  分期付款大事记

  ●1981年,国务院批示,对积压物资,物资部门要“采取削价、赊销、分期付款、转账交付使用等办法推销,避 免造成更大损失”;

  ●1981年5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指示,“对长期积压的机电产品,在不拉长基建战线的原则下, 一二年内能够付清货款的,可以用赊销或分期付款的办法处理”;

  ●1982年9月,商业部决定对价格较高、库存较大、销售不快的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 积极开展“提前付货,分期收款”业务;●1998年,房改启动,购买住房让更多人接触到分期付款;

  ●1998年10月,全国商品流通工作座谈会提出,把分期付款范围从住房、汽车扩展到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和大型 农机具等生产资料。

  -新观察

  分期付款:打碎储蓄罐的启蒙教育

  在厉行节约、储蓄当道的上世纪80年代初,尝试分期付款,今天花明天的钱,无疑给当时捂紧口袋、不知“现金流 ”、“金融衍生品”是何物的中国人上了第一堂消费启蒙课。

  毋庸置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挑战了当时的消费观念甚至道德伦理:借银行钱消费的人一定是自我约束力太差, 道德境界欠缺,贪图享受之徒,这样的“败家子”今天的收入用完还不够,还要透支未来。

  事后证明,正是分期付款这把“金钥匙”,打碎了中国人的储蓄罐,让“消费也在贡献GDP”的口号深入人心。

  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国,紧跟日本。

  其实,改革初期,打碎消费枷锁的,不是自发的消费者,而是无利不往的精明商家。“零增长不等于零需求”、“在 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正是这样的推销理念,商家为了尽快卖掉积压产品, 找到了阿里巴巴的智慧密码:分期付款。

  商人的嗅觉是敏锐的,正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在中国开创了一种消费模式,也开创了另一种生产模式。

  人们渐渐发现,“生产性借贷”

  和“消费性借贷”没有本质差别,因为“消费也是生产”。

  随着改革的深入,身处商业大潮中的人们越来越接受这种模式。如今,不通过贷款买房、买车,不当“房奴”、“车 奴”反倒成为理财课堂上被人嘲笑的“差生”。事实也证明,合理的借贷消费不仅不会让人更堕落,反而因为还贷压力,使人 变得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更强。它是理顺个人收入与消费流程关系中,那只无形的神奇的手。

  但“上帝欲让其亡,必先使其疯狂”,如今华尔街金融海啸正蔓延全球,其根源是过度消费。“借贷消费是恶魔”这 句西方一百年前的口号今天再次被人频频提及,全球都在反思美国这种借贷消费支撑的经济模式。西方经济学中一些金科玉律 被无情打破。

  看来,心理学大师巴普洛夫是对的,他从“条件反射”的角度,分析了商业中的诱惑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人对物质的 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人对“花钱”的自控力常常是失效的。

  说到底,分期付款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工具为人服务,而不是人沦为工具的奴隶。善用它,它是“金钥匙”,滥用它 ,它是“封喉剑”。两者的区间,就是人对未来资产预期的理性估量。如果国家层面把这个区间掌握在合理的可控范围,用宏 观调控手段及时预警,那借贷消费就不会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当然,这挑战的是国家智慧。

  □浅浅

  那时流行

  按揭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起 流行指数:★★★☆☆

  “按揭”指以房地产等做抵押,获得银行贷款并依合同分期付清本息,贷款还清后银行归还抵押物。

  而对中国许多工薪按揭购房者(即房奴)而言,“按揭”还有一个“魔鬼辞典”式的解释:按住你,再一层一层地揭 你的皮。

  “按揭”一词是英文“Mortgage”的粤语音译,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本意属于英美平衡法体系中的一种法 律关系,后于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引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先由深圳建设银行在当地试行,之后逐渐在内地流行起来,因为 在房地产领域频频出现并正式运用于文本,其含义逐渐演化成了“抵押贷款”,目前在国内已经被正式称为“个人购置商品房 抵押贷款”。

  民间记忆

  初行双休日,忘了周六不上班

  老李是一位和我搭档近30年的老同事,每到星期五上班的这天早晨,他总会和对面办公桌的我打个招呼,说一句“ 愉快的星期五”,因为上完这天班,就该休息了。这句话,他已经说了14年多了。

  30年前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家一直实行的是一周六天工作制。星期六是周末,所以过去在上班的日子里,我 们都盼着周六的到来,期望在周六下班后能够过上一个快乐的周末。

  没想到的是,从1995年5月1日起,国家实行了双休日工时制,这样周五成了周末。

  记得双休日工时制实施之初,当时一家报纸曾有这样的一则新闻:轮到第一个双休日(刚开始是隔周休息一个星期六 ),全市竟有好几十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忘了“今天我休息”,和以往一样在周六一大早赶到单位上班。这成了不少上班族的笑 谈,所以老李每到周五早晨一上班就会对我来上一句:“愉快的星期五。”提醒大家又到周末了。

  没过多久,又有了“黄金周”。有了这么多的休息日,我和老李每年都会携妻带子出外游山玩水一番,可谓开开心心 热热闹闹。

  □旗王(江苏读者)

  一日三十年——10月19日

  ●热气飞艇首飞成功

  1996年由一家私企制造的热气飞艇———“中华号”在北京首次飞行就成功地升上蓝天。“中华1号”飞艇艇长 33.8米,艇高14.8米,气囊直径为12.6米,有效装载220公斤,为我国第一艘热气飞艇

  ●雅鲁藏布大峡谷命名

  1998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我国科学家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取 得了一批科学考察重要成果一日三十年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