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无声处》的历史时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11:10  新京报

  -新观察

  中国话剧的百年历史中,有两个黄金时代。

  一个是八年抗战时期,一个是“文革”结束之后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新时期话剧”,而它的社会反响最为强烈的早期 代表作便是《于无声处》。

  《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说得很明白,他这个剧本要写一个事件:天安门事件。1978年11月16日,戏剧与历 史戏剧性地拥抱到了一起。这一天,《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委正式宣布了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决定。这一天,应邀从上海 来北京的《于无声处》在首都剧场公演。而三十年后的今天,《于无声处》再度登上北京首都剧场,则更增添了一份对于改革 开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说得也很明白,他这个剧本要说一句话:人民不会永远沉默。在《于无声处》里,两个最可 爱的男女主人公欧阳平和何芸都在戏剧的重要关节处说了这一句预示着“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台词:“人民不会永远沉默”。 而把这层题旨拓展开来的,是这个戏剧段落:奋起的欧阳平和消沉的何为的台词交锋———何为:你懂吗?我再认真下去,就 要活活把自己憋死了!

  欧阳平:那你喊嘛!把心里的痛苦,心里的爱,心里的恨,全都痛痛快快地,大声地喊出来!

  何为:喊,我一个平民百姓……

  欧阳平:中国的平民百姓有八亿!……别忘了鲁迅先生说的:“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何为:地底下有什么?石头,烂泥。

  欧阳平:对,坚硬的石头,朴实的烂泥,还有———奔腾的岩浆!

  三十年后重读这些当时让人热血沸腾的台词仍旧能动人心魄。这是因为宗福先要说的“一句话”,恰好说出了亿万中 国人压抑已久的心声。

  《于无声处》当年之所以能轰动中国剧坛,就是因为它以艺术形式痛痛快快地大声说出了亿万中国人“心里的痛苦, 心里的爱,心里的恨”,以及心里的希望。这又一次说明,只要剧作家在剧作中要说的话能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心声发生共 振,这个剧本便先天地具有了强大生命力。

  《于无声处》作为新时期戏剧的一部代表作,在美学上也有它的指标性意义。我们在这部剧作中,看到了新时期的剧 作家与“文革”时期的所谓“三突出”教条的决裂,而就《于无声处》来说,我们还看到了宗福先强烈的回归曹禺现实主义戏 剧传统的执著。我甚至想说,《于无声处》是我读到的剧作中最用心地借鉴《雷雨》技法的剧作。剧作者在用充满情感的笔调 描写两个青年男女———欧阳平与何芸的心灵美的同时,也没有把剧中唯一的否定性人物何是非漫画化,而是试图用心理现实 主义的手法揭示这个人物心灵的挣扎与坠落。

  《于无声处》的导演苏乐慈老师我早就认得,与编剧宗福先先生在2005年也有过近距离交流,他们和他们的这个 戏一样很有才气,也非常质朴。

  □童道明(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