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观察
中国曾经是一个高度物质匮乏的国家。鸡蛋、肉类、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在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的很长时间内 ,都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世事流转。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为食品短缺而烦忧,中国百姓的食品选择已越来越丰富多彩。由物 质匮乏到物质充裕,1988年开始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功不可没。
能够完成这一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乃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菜篮子”工程一开始直接是由政府规划指挥,但 到了1994年,就进入了由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到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 的新格局。而在最近十余年间,“菜篮子”的建设与运行,政府的色彩已日益淡薄,而市场因素越发明显。
“菜篮子”工程所取得的成效,以及中国百姓走出物质匮乏、获得物质选择自由,从过去20余年的经历看,主要的 经验启示是两点:一是要下大力气培育市场;二是政府在培育市场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实际上,扩大点说,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与这两点都密不可分。30年改革开放进程,也 是逐步舍弃计划经济体制,而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果实。
在重视建立市场机制的同时,又重视政府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仍是中国需要做出的发展战略选择。
当然,市场机制也并非万能药方,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市场机制,而是要什么样的市场机制。中国现在在市场机制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市场机制供给依然不足,二是市场关系缺乏规制。不少产业中还有垄断现象,就是市场机制供给不足 的表现。
中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与市场垄断和市场缺乏规制有关。农产品的初级产品提供者很难从原料生产 中盈利,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能够有效进行讨价还价的价格机制。今年以来中国奶业遭遇三胺危机后,相关调查就发现原奶 定价权完全掌握在牛奶生产企业手中,而一线奶农对原奶的收购价格没有发言权。
如果说在已成过去的30年间,中国所重视的是如何培育市场机制的话,那么,下一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则需要提 高对规制市场机制的重视程度。美国金融危机、中国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要求政府在培育、引导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 善的同时,又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约束力度。
这当然又要以给市场机制设置法治化的社会条件为前提。没有法治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权力容易介入、垄断容易生成的 市场机制,也是为中国人所诟病不已的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发生的市场机制。□程亚文(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