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山:我的家不在废墟下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6:30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地震时我们家人死了那么多,我还活着,我还怕什么呢?路都是自己走的,如果不幸福,也赖不着其他人

  《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尼 | 唐山报道

  一直到1996年生下了女儿马晓萱,王立英才觉得自己“总算是和别人一样了”。

  此时,距离让她失去父母和弟弟、成为孤儿的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20年。

  6岁就成为孤儿的王立英,总是希望自己不要被“特殊化”。尽管她经常感到自己的弱小和孤独,但仍然不希望因为孤儿的身份而受到特殊的关照。

  20岁出头,她和唐山钢铁厂的机车司机马建海结了婚。

  结婚的时候,王立英说,十几年来国家发给她的孤儿抚恤金,她爷爷奶奶一分也没花过,老两口每个月都把钱存起来。到她结婚的时候,爷爷拿着这笔“巨款”,把村供销社唯一的一台日立牌彩电买了下来,给她做了陪嫁。

  在新婚的马建海看来,王立英和一般的女孩儿有些不同。“十几年没叫过爹妈,她都不会叫了,见了我父母,怎么也开不了口。一直到女儿出生,她才能坦坦然然地叫出爹妈来。”

  王立英的家曾经被埋在大地震的废墟下。一点一点,她又给自己建起了一个家。

  驾车开过双向八车道的建设路,王立英说:“在唐山的街上走,你随便拉着一个人问,他都能跟你讲讲在唐山地震中死去的亲人,在这个城市,每个人心里都有创伤。但是都过去了。”

  “我本来也是干部子弟”

  都说孤儿的性格会有点孤僻,在王立英的身上,你绝对看不到任何孤僻的气息。她在唐山市交通局当会计,“成就感大着呢”。

  “一过手就是1.5,你知道啥意思么?1.5个亿啊,这都是我们的行话。”一边开车,她一边嘎嘎地笑。

  “我在唐山市交通部门干了30年,从90年代开始给唐山修路,唐山市里和周边几条重要线路我都是亲历者,这里一步一步的变化,我看得清清楚楚。”

  汽车拐到路北区冯大里新村,一排一排的六层居民楼。王立英说,这片房子都是上世纪90年代盖的。之前,这里就是一片农田。唐山这种六层的居民楼很多,“90年代初,唐山人还不敢住太高的,我们给震怕了。”她半开玩笑地说,实际上现在唐山市正在南湖9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规划生态新城,“周边都是高层公寓楼,听说卖的也不错。”

  开门的是王立英的大姨张有英。68岁的老人身高不到一米五,瘦削得一阵风就会吹倒似的。地震前,因为爸妈工作忙,大姨带过王立英。

  大姨在地震中受了伤,又没有子女,后来被王立英接来同住。大姨过去捡过破烂,到了王立英家还是保持着老“习惯”。结果王立英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大姨的“宝贝”,他们一个也不敢扔,怕老人着急。

  大姨拿出泛黄的老相册,抚摩着卷了边儿的黑白照片。那是她们姐妹几个人的合影,年轻的面孔,无邪的笑脸。“立英的妈妈是我们几个姐妹里最漂亮的,也最聪明。”

  对于父母,王立英已经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了。“有了弟弟,爸爸妈妈带不了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奶奶那里,地震前一天,他们本来准备把我接回唐山市的,但是我突然闹了点小病,就没回去成,结果没过几个小时,他们就都没了。”

  长辈告诉她,地震前,她的爸爸是矿业大学的教授,妈妈是一个机关的工会主席。

  “要是他们都活着,我本来也是干部子弟呢。”王立英轻轻地说,话音里似乎有几分遗憾。

  她一直留着妈妈生前绣的一张毛主席头像,细细的针脚,鲜艳的颜色。

  王立英家不太大,两居室,但布置得很紧凑,看得出主人的精心和兴致。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家的“储藏室”,两三平米的小屋,被改造成了一间微型书房。王立英说,这是她的创意。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她都精心琢磨,这儿放盆花,那儿贴个卡通头像,客厅的多格立柜里,每一层都摆满了各种摆件,还有家人的照片,感觉特别“充实”。

  结了婚,总算跟别人一样了

  地震后,成了孤儿的王立英开始和奶奶爷爷一起生活。当时,他们一家人都住在临时搭的简易房里,“那种简易房,很不结实的,用手一杵,墙都微微地晃。”王立英说,那时候全唐山都是成片成片这样的简易房。

  在周围人的眼里,她是应该被同情的,也受到了亲人朋友们特别的照顾。虽然学杂费全免 ,每个月还有补助,她还是经常感到弱小和孤独。

  “我记得那时候一过春节,我就难过,哪个亲戚家都不愿意去。人家都是一家人,我没有。没爹没妈,指不上别人,只能指着自己。所以老早,我就开始给我爷爷奶奶做饭。”

  后来,她一个人来到了唐山市里上学,有任何困难,都得自己忍了。

  或许是太希望有一个依靠,20岁的王立英,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刚刚被分配到唐山钢铁厂的机车司机马建海,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马建海是一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人,个子不高,有些内向和腼腆。和王立英的大嗓门直性子正好是两个极端。

  他一直坐在客厅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上,有时候给妻子的叙述补充两句,有时候就是对着你笑。

  地震那年,马建海7周岁,他们一家人都很幸运地活了下来。“80年代末,我刚好上高中,家里条件不好,我也想早点儿出来挣钱,就没上大学,直接上了技校。”马建海说,那时候唐山很多家庭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这种家庭的孩子到了高中,通常就选择上中专或者技校,因为这样可以早一点出来挣钱。

  马建海做得一手好菜,平常基本上是他下厨房。他说,王立英是孤儿,有很多难处。很多时候,别人靠家里的一句话就能办成的事儿,她办不成,都得靠自己。所以尽管她有一些脾气,自己一般也都让着她。

  王立英的一些同是孤儿的朋友,处境很不好,单身的尤其多,他们不太容易对别人建立信任,或者比较自私,家庭多数不幸福。 而她和老公的关系,用朋友的话说是“恐龙级”的。

  王立英也很“享受”家庭生活,她的乐观,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个好家庭,有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好丈夫,她也格外珍惜。“地震时我们家人死了那么多,我还活着,我还怕什么呢?路都是自己走的,如果不幸福,也赖不着其他人。”

  从“危房”到“大两居”

  “刚结婚那会儿,我们住在唐山市里吉祥路那边的一些简易房里。”王立英还留着很多自己婚后第一所房子的照片,那是一处两间的油毡房。

  “唐山市是1984年开始盖楼房的,到了80年代末,新城基本上建成了,但是当时很多人还住在老房子里。”马建海回忆道。

  搬进现在这个“大两居”是1997年的事儿。那时候,他俩的女儿马晓萱已经快上小学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小家庭遇到了一些麻烦。

  王立英是学桥梁的,所以分配到市交通局以后,一直在修路的一线工作。干了七八年,当时也是个小头头了。可是野外工作经常一两个月回不了家。马建海在工厂也是“三班倒”。孩子的晚饭时常没着落。眼看孩子上小学了,小两口商量了一下,王立英决定 “转型”。

  “我那时候就开始上夜校学会计,两年以后拿了会计证,我就要求调动到会计部门工作了。”没多久,王立英就从普通会计,升到了财务主管。

  尽管对父亲印象模糊,王立英却遗传了他身上的音乐细胞,爱唱歌,爱跳舞,经常没事儿弹弹吉他。

  “我小时候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人去培养。女儿现在有条件了,她也很有天赋,我就给她买了一架钢琴。”

  在90年代的唐山,家里买一架钢琴还是比较时髦的事情。王立英说,她的消费理念是“先花再挣”,马建海呵呵一笑:“她想法太多,我老跟她说,钱得搂着花,她搂不住。”

  在王立英的大刀阔斧之下,他们家总有一些“新鲜玩意”,总是早别人一步用上一些最新出的家用电器。

  2008年9月,她又花几万元买了一辆白色的捷达。车号是马建海挑的---“718”,正好是王立英的生日。她戏称这辆座驾为“我们家的白色大奔”。

  “过去唐山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还比较窄,现在市里又修了长宁道、站前路、兴源道3条公路,而且路面很宽。还修通了7条高速公路。”王立英在交通局20年,几乎每天都和修路打交道。

  丈夫马建海身为“唐钢人”,说自己“很有安全感”。他说,每个月都能拿个三四千。

  夫妇俩回忆说,90年代那会儿,唐山的主街两边还都是地震后盖的两层小楼。“整齐划一,单调没有特点,矮矮地戳在那一堆,很不好看。”马建海说,现在,唐山市政府把这些矮房子都拆了,建设路两边都是新建的高楼,还是挺气派的。

  王立英和马建海有时还“怀旧”地去吉祥路那边看看自己的“故居”,现在那里已经“面目全非”了。

  唐山的妈妈带你回家

  又一次大地震,让唐山的每一个家庭重新掉进了30年前的回忆里。

  “刚听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的嗓子眼紧了一下。”王立英说。

  地震后不到一周,王立英跟家里人商量了之后,请求收养一个汶川地震的孤儿。“我是一个地震孤儿,我知道没有父母的痛苦和艰难。我觉得我能从心理上真正理解他们。”

  后来,她跟另外几个唐山孤儿一起,在唐山抗震纪念碑搞了一次唐山孤儿捐款活动,不久,他们中的几个“骨干”就被请到了北京,在中央广播电台跟汶川的灾民“对话”。

  “那其实是一次心理辅导,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多。”到王立英的时候,她唱了一首自己写的歌,那是在上班路上边走边想写出来的。

  “当我把这首歌在广播里唱给汶川的那些孤儿的时候,我边唱边哭,在广播的那头,我听到他们也哭了。”歌里唱道:“孩子,不要孤独,不要害怕,唐山的妈妈带你回家。”

  “唐山有很多富人,我们绝对不算,我们就是最普通的唐山老百姓,但是我觉着挺幸福。”王立英揽着女儿说,12岁的马晓萱天真无邪地笑着,这个城市的创伤和她的长辈经历过的苦难,对她这一代人来说,也许仅仅是个概念。

  送本刊记者走的时候,她叫上老公,拎了两桶水要去擦车。寒冬腊月天里,两个人挥舞着抹布,说说笑笑地清洗着他们家那辆白色的捷达,格外起劲。-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更多关于 十大 幸福城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