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振兴下的中部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15:04  《决策》杂志

  -杨 敏

  2月19日,轻工业、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至此,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只剩下最后一 个悬念,能源、房地产,抑或运输物流,究竟谁能搭上“末班车”,要等到全国“两会”之前方见分晓。

  产业兴,则经济兴。此次国家围绕产业调整振兴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或将成为相关行业此消彼长,重新洗牌的良 机,也终会对区域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那么,中部地区在此轮政策调整中,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

  从即期看,中部需要从产业振兴规划中抢抓项目机遇。在国务院陆续通过汽车、钢铁等产业振兴规划的同时,一些中 部省份反映迅速,悄然进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前,湖北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初稿已经形成,安徽九大产业振兴规 划也正在修订之中。各省的规划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实施方案,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向,各省惟有“按图索骥”才能 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如汽车产业,安徽的奇瑞自主品牌,将会有巨大的政策空间。同样,在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中,国家优 先支持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改项目,湖北这一“千亿产业”中的武重集团、华中数控等创新性企业如能在地方上报的项目清单中 ,无疑将会有所斩获。眼下,无缝对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地方竞赛已然开始,这场竞争既有赖于中部各省现有的产业基 础,更有赖于各地对此轮产业政策调整的精准研判。

  从中期看,中部可以从“优化区域布局”中抢抓产业转移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每一轮产业政策的大调整,都将引 发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都将伴随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企业兼并重组。

  以外部需求不足的家电业为例,为了提振国内市场,国家将借助轻工业振兴规划努力实现冰箱、空调、洗衣机等重点 产品的研发、制造、集散,实现由珠三角、环渤海等产区,向安徽、湖北、江西、重庆、四川等中西部地区转移。如果说,此 前家电业产业转移的诱因,更多来自于中西部具备的制造成本优势,此番在全球经济低迷、外需不足的背景下,坐拥3.6亿 人口的中部地区,其庞大的消费市场才是吸引相关产业西进的关键动力。

  纺织行业也可谓“枯木逢春”,将借助产业振兴规划的系列政策惠泽,一举扭转“夕阳产业”的窘迫境地。纺织行业 等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形成跨地区产业链,在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已有鲜明的政策导向,中部各省不 可错失此轮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

  从长期看,产业振兴政策大调整带来的“倒逼机制”给中部地区带来了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事实上,国家出台产业 振兴规划,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经济衰退的“救急”之策,也是对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长远谋划。已经出台的九大产业振兴 规划,均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体现出国家借助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对产业 发展的疑难杂症进行“刮骨疗伤”的决心。

  这一轮的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一些产业脱胎换骨,一些地区脱颖而出。在东部地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的同时,中部地 区能不能借力发力,最大程度地调高、调新、调优自己的产业,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以山西为例,长期以 来遭受“装备制造业陷落”之苦,现在则可以借此次政策东风实现产业重振。

  产业兴,则中部兴。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三年的当口,中部地区惟有抢抓机遇做强产业,才能实现加速崛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决策》杂志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