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吴明华
“从1991年推行改革至今,什么辛酸苦辣我都尝过,既是曲折的,又是光明的。”
2008年下半年,在调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仅仅半年后,罗崇敏又开始了他的改革。当红河的干部群众还没完成跟 他的“磨合期”,教育厅的下属们又不得不开始应接不暇地面对罗崇敏雷厉风行的改革。
罗崇敏的从政经历颇为传奇,37岁才步入官场,开始在县政府办公室当秘书,之后平均2年半升一级。2002年 ,罗崇敏任红河州委书记后,他的人生传奇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主政红河5年间,罗崇敏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多项极具争议的改革,让红河这个默默无 名的边陲之地一时间声名鹊起,也让他自己处在争论的焦点。称赞者誉之为“改革书记”,反对者质疑他的改革太理想主义, 甚至斥之为“乱改”。
“我喜欢做挑战性的工作,哪怕是扫厕所,也要扫得干净。”罗崇敏认为这是他的个性。从县委副书记到州委书记、 厅长,尽管职务一直在变,但不甘平庸的罗崇敏从未停止过改革,而且每次改革都带有其鲜明的理念和独特的风格。
从尊严、威严到戒严
30岁念初中,当过下乡知青、工厂工人,以及代课教师的罗崇敏,几近不惑之年才初涉官场,颇有些大器晚成。也 许正因为如此,罗崇敏特别急于将他的满腔抱负付诸实施。
“为人,特别是为官,要勇于去做有争议的大事,做有争议的‘大人’,不能平庸,更不能尸位素餐,不能做八面玲 珑的好好先生。”改革,成了罗崇敏“为官”的重心。
1991年,罗崇敏升任江川县委副书记后,便开始了他的改革生涯,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化。1 995年,罗崇敏调任新平县委书记,上任之初,他就将该县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对全县矿山进行整顿,使优良资源向优势企 业集中。同时,大力引进一批人才和一些国内外企业。此后,罗崇敏在任玉溪市委副书记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时进行的改 革,在云南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多年的改革经历让罗崇敏对改革有着特有的逻辑:“改革者要用心去实践,要有耐心和决心,同时,要有激情,更要 有理性和意志力,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选择什么样的时机推行改革,是很讲究艺术的。”
在罗崇敏看来,领导干部到一个地方改革,都须经过尊严、威严、戒严这3个阶段。尊严是指初到地方,你要用你的 能力、人品来赢取大家的信任;威严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你开始能够驾驭全局,进入威信阶段再来推进改革,这个时候, 大家会来拥护支持你。戒严是指改革之后,你要保证在你任期内,将改革付诸实施。
“到第三阶段,最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封闭自己,并对改革对象负责任。不要自己乱自己,既然提出,就要坚韧 不拔推进改革。”罗崇敏认为他的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心定,从不半途而废。
“当官和做事并不矛盾,官大一些可以多做一些事,还可以多做大事。”2002年11月,当罗崇敏成为主政一方 的红河州委书记,他的改革抱负和改革逻辑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民主至上、市场至上
罗崇敏到红河上任的当天,就去了当地两个最贫困的县调研。调研回来后在一次会议上,对着全市的干部痛批,“干 部是人民的公仆,不是解放前的土司、头人!”他一字一顿的讲话让许多在场干部头皮发麻。
接下来的作风整顿,让当地官员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看到牛羊横行街道,罗崇敏立即叫来县委书记指挥赶牛 ;下乡调研发现村民卫生落后,他下令给每个农民发牙刷、香皂、毛巾;顶着“乱摊派”的骂名,他硬是向全州各部门分摊建 村卫生所、村厕所的任务;他在《红河日报》头版开辟曝光栏,曝光卫生改革推行不力的官员名单。
罗崇敏的铁腕和务实,让他赢得了尊严和威严,接下来推行改革自然顺理成章。2004年3月,长期关注基层直选 的罗崇敏决定,把乡镇直选作为他在红河改革的第一炮。
策划直选方案时,有干部提出,先在一两个乡试验,好操控。罗崇敏坚决反对:“要推就推一个县,更有说服力。” 改革前,有人提醒,要不要先跟上面汇报。“一汇报估计就弄不成了,先干再说!”
为了降低政治风险,罗崇敏对于改革的每个细节都算无遗漏。石屏县乡镇直选试点刚开始,罗崇敏就给各相关部门打 招呼,试点内容一律不得对外透露;选举结束后,试点乡镇的相关文字材料被收得片纸不留;为了规范选举程序,罗崇敏制定 了25个文件;选举的规则和程序由人代会表决通过,选举结果也须由人代会确认。
直选后两个月,中组部派了3名官员到红河州调研,结果却没有明确表态。直到半年后,这场在边疆落后地区进行的 全国最大规模的乡镇直选,才被外界所知晓。
乡镇直选的成功推行让罗崇敏轰动一时,但对于从小熟读彼得大帝、拿破仑、华盛顿传记的罗崇敏而言,此次改革只 是小试牛刀,他的“野心”是“全盘地改、系统地改”。
此后的3年里,罗崇敏陆续出台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7项改革,其中包括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干部人 事制度,在全州13个县推行乡党委班子直选;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将一些医院整体转制,全州医疗卫生系统全员社会化;改 革教育体制,除增加校舍资金投入外,还以5万-15万年薪公选招聘蒙自县33所中小学校长;将《红河日报》、红河电视 台、红河电台合并为红河传媒集团,集团所有员工的身份都置换为“社会人”,完全采用公司化运作。
罗崇敏看似杂乱无章的改革,一时难以被外界理解,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在建“乌托邦”。然而细观其改革,其中的理 念却很简单。
“我改革一直坚持三个取向:一是市场效益至上;二是民主价值至上,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和谐、人心至上 ,改革要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样才能得民心。”罗崇敏所有的改革,无不是围绕民主化和市场化的基本思路展开 ,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三明治”政府
红河改革闻名之后,罗崇敏到云南省里开会,有领导会半开玩笑地说,“改革家来了”。其中暗含的肯定,让罗崇敏 多少感到有些欣慰。
此时,外界对于他的争论达到了一个高潮。很多人认为他这是“人治”,而罗崇敏自己却从不避讳“人治”。
“改革应该是法治、人治、文治兼有。人治是基础,法治是根本,文治是核心。这里说的人治不是专制,说的是以人 为本、发挥改革者和领导集体的主观能动性;法治,指的是改革者的思想和理念依法推行;文治,必须具有改革的人文精神。 ”罗崇敏主张打造“三明治”政府。
2003年,红河州政府决定搬迁到蒙自后,罗崇敏在这个边陲小镇,建起了一片罗马古城般精致壮观的文化广场建 筑群,其中包括一座歌剧院,以及备受质疑的“小白宫”式的政府大楼,还修了一条长30公里、宽80米、双向八车道的红 河大道。
红河大道须投入8.5亿元,有人认为没必要,有人提议先修一半。罗崇敏认为这些都是“小农意识”,“红河大道 、文化广场是要花很多钱,但可以用50年、100年,比以后修修补补、拆了又建要划算得多。”
2005年,红河大道如期动工,2006年除夕,建设局局长电话告诉书记,大道只差没亮灯了。罗崇敏要求:“ 大年初一必须亮灯,否则,我到工地上陪你过除夕。”当天晚6时,这条被网友拍摄上传网络的超级大道灯火辉煌。
为了提升州政府所在地的人气,加快城市化进程,2006年,红河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居民自由迁徙。改 革前,州委政策研究室论证认为,户籍改革涉及的社保、医保、低保、计划生育政策等配套措施,若一并跟进,每年需要投入 20亿元。但当年,红河州财政年收入96亿元,可由地方自由支配的金额不及20亿元。
“我不同意静态地算账,怎么会需要20亿呢?关键在于机制设计,不能光是政府掏钱。比如,孩子读书,迁到城市 后享受城市待遇,但你本人要交钱。后来政府基本没有拿钱。”户籍改革同样贯穿了他的“市场至上”理念。
“在西部地区,地方官员更要强势、精英,善于综合运用人治、法治与文治。”罗崇敏用他在红河的实践将他的“三 明治”政府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罗崇敏速度”
2008年初,罗崇敏调任教育厅后,他希望自己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从州委书记到厅长的角色转变。而教育厅的干 部们也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罗崇敏的速度与风格。
罗崇敏对形象很注重,着西装、打领带。每次开会,会场都有一个立式话筒,“我要站着讲话”,这是罗崇敏对办公 室提的要求。不仅如此,他要求厅机关工作人员注重自身形象。在对各处室的走访中,罗崇敏发现厅里有18种不同的门,于 是他就把这些材料和款式各异的门换成了统一的朱红木门,并将墙壁粉刷一新。
上任的第一天起,罗崇敏便开始抓机关作风建设,这是他改革之前树立尊严和威严的必备步骤。而这一次,他只用了 短短的3个月。
随后他便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机关党委班子和处级干部公推直选、试点“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推行“三生教 育”,公选10个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长。2009年,罗崇敏还计划推出一批改革。
“可能别人觉得我步伐很快,其实我很慢了。比如试点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其实上任半个月我就开始研究了,但思 考并调研了6到9个月,才提出来。”在罗崇敏看来,已经56岁的他,改革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我总结多年改革的经验教训,大部分是提倡循序渐进,但这样的改革有时候反而增加了成本,甚至造成不稳定因素 。因此,我特别强调整体改革,强调一步到位,降低改革成本。”罗崇敏曾经仅仅用了4个月,便完成了红河州30个县级以 上医疗机构的市场化改革。
罗崇敏推出的大部分改革都能顺利完成,速度是他的秘诀之一。抓住时机,迅速出手,这样大大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罗崇敏在教育厅的改革,其中包括让55岁以上处级干部一律卸任。改革后,他请教育厅的老干部们吃了一餐饭,饭 桌上,数十位55岁以上的处级官员拿到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西服。
罗崇敏特有的温情,使被改革者们颇受感动。红河医院改制时,罗崇敏就曾保证,“不叫一个人下岗,不减少职工总 收入,不留社会保障方面职工的后顾之忧。”人本化操作也是他改革成功的秘诀,“之所以要人本化改革,就是要研究人,要 研究人心,要合情合理,改革才能顺利。”
“从1991年推行改革至今,什么辛酸苦辣我都尝过,既是曲折的,又是光明的。”写过18本书的罗崇敏,最近 打算将自己改革之路中的所思所感整理出书,书名就《直觉》。-
罗崇敏改革语录:
关起门来干。
要改,就从体制上一步到位地改!
全面改革,成本低、矛盾小、效益高。尤其中观和微观的改革,更要重视它的整体性。
西部发展需要“强政府”而不是“大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要缩短中东西部的差距,很难。
领导者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尊严、威严、戒严。
改革者不要忙政,而要勤政,忙则生乱,忙则生躁。
改革应该是法治、人治、文治兼有。人治是基础,法治是根本,文治是核心。
改革者要用心去实践,要有耐心和决心,同时,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性和意志力,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改革不超前、不创新,算什么改革?
无私方能无畏,无畏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不可能做后无来者的事,我们完全应该可以做前无古人的事。
我做官的大小,是组织的事情;我的抱负的大小,是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事情的大小,是我和组织共同的结果。
要改革,就别怕风险。
历史上的改革悲剧人物,是在不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做了不适宜的事。
我们要对改革者宽容,即使他失败了。如果不宽容,那是民族的悲哀。
改革风险大,尤其是政治改革,但是,只要思想上、政治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要有责任心,事业感,任何风险 都能抗击,任何打击都能承受。
开窗扔抹布触电伤私处(图:小明已转到赣州市人民医院治疗)
瑞金市一名16岁少年遭遇飞来横祸
本报赣州讯丁国辉、记者谢宝武摄影报道:12日,由于天气潮湿,家住瑞金市象湖镇的16岁少年小明(化名)被 万伏高压电击伤。记者昨日得知,小明已转到赣州市人民医院治疗。
昨日,记者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见到了受伤严重的小明。据小明介绍,12日下午,他到伯父家送东西,当时天正下着 大雨。抵达伯父家后,小明找了块抹布,擦拭衣服上的雨水。当他推开二楼窗户,将抹布扔向窗外时,意外发生了。小明说, 抹布刚一离手,就碰到了窗外的高压电线,一股高压电流从他的左手流入,从阴茎处流出,左手和阴茎都被烧出一个焦黑的洞 。
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罗文跃告诉记者,从小明的烧伤程度来看,当时的电压应该超过1万伏,可能是雨天空气潮湿 ,导致高压电击伤人。他说,这种烧伤可伤及内脏及骨骼,受伤部位容易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