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胞胎女儿走了 父亲没了攒钱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04:07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胡非非) 昨日,骨灰提供者——双胞胎女儿琦琦和佳佳的父母裘章荣、赵德琴夫妇因故未能到场。今年4月,信息时报记者赴四川采写地震一周年专题,在都江堰采访了这对夫妇。

  为了陪妻子放弃高薪工作

  裘章荣现在都江堰二环路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帮人看工地,每月工资900元,不过所有的工钱要到年底才能一起拿到。他平时吃住都在工地上,妻子赵德琴抽空会去工地上看望他一下。这份工作是今年3月一个亲戚帮忙介绍的,震后他从上海回来后,一直在聚源镇的家中赋闲。他之前在上海打工时的老板向他许诺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希望他回去上班,他没有答应。

  裘章荣拒绝上海的高薪工作并非惧怕辛苦,而是觉得赚钱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意义。震后,他对金钱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平常,他身上至多揣着几十元钱,那是他的生活费和香烟钱,他对生活没有较高的要求,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现在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也不过是他打发无聊时光的消遣。

  认识裘章荣的人都说他变了,换成地震前双胞胎女儿还在读书的时候,他会玩命干活赚钱。现在女儿没了,他再也不想那么辛苦地攒钱了。“我现在想通了,赚一分(钱)就吃一分(钱),不想以后的事。”他说。

  此外,裘章荣之所以不愿再次远走他乡打工,也是不放心妻子赵德琴一个人在家,女儿没了,妻子孤苦一人,需要有人来陪。他强调,妻子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妻子花钱开始大手大脚

  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裘章荣逐渐摆脱了痛失爱女的伤悲。今年4月29日,记者再次见到他时,发现他的气色比去年好多了,脸上挂着笑容,以前在上海打工时手上留下的伤痕和老茧也已消退。

  偶尔,裘章荣一个人在工地上时也会想起女儿,“一想起来,眼泪就掉,16年啊……”他说不下去了。之前,他设想好了,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这一天,他会平静地给女儿烧点纸,然后坐下来慢慢地想她们。

  震后,赵德琴的性情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裘章荣有时候甚至觉得妻子有些神经质,暴躁易怒。赵向记者坦言,这一年来她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一直未能完全走出女儿遇难的阴影。

  赵德琴性情的变化体现在一些生活细节上。有时她的开销很大,花钱有些大手大脚,无论是居家还是个人穿戴,都开始追求高品质。这让裘章荣很担忧,他是个节俭的男人。他多次奉劝妻子要节约开支,“不然以后老了怎么办?”。他还托妻子的一些朋友和同学劝她,但妻子的观点是“耍嘛,只要自己开心就行”。

  心理上没法再接受别的孩子

  去年11月,应艺术家舒勇之邀,赵德琴和另外两名遇难学生母亲李文华、彭兰到广州游玩散心。舒勇本欲将三人安排到清远某风景区的餐厅做事,由于女儿骨灰的事情一直未处理好,赵德琴无心上班,最终只有李文华一人前往,工作了短暂一段时间。

  考虑到今后的养老问题,裘章荣很想和赵德琴再生一个孩子,实在不行就领养一个。一些朋友也劝赵德琴再要一个孩子,有个精神寄托,这样心情会好一些。她拒绝了,“哪个小孩都没有我原来的两个小孩好,她们在我的生命中太重要了,别的都替代不了。”她一直无法割舍对双胞胎女儿的感情,这也是她不愿再要孩子的主要原因。

  另外,赵德琴觉得目前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她再要孩子。“如果以后经济条件好一点了,我们会考虑再要个孩子。”赵德琴说,“但至少要再过两三年之后。”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