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想主义者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14:03  新民周刊

  撰稿·阳敏

  假如你想要寻找西藏的“真相”,假如你想要进入藏人的心灵世界,我不得不向你推荐一本书:《天珠——藏人传奇 》。你就权且听着这些“由白羊毛和黑羊毛织成的、有好也有坏的故事”,踏上青藏高原吧。

  首先,你会遇见人称“天珠王”的嘎玛桑珠,他是成功的商人,也是藏族文物的大收藏家。嘎玛的童年在“文革”中 度过,这个当年光着屁股到处玩耍的穷孩子,怎么样经历重重关卡,从藏东贡觉到昌都,到拉萨,又怎么样磨破铁鞋,从拉萨 深入藏区从未见到商人足迹的荒漠,再从藏区到成都、到北京、到全中国,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慈善家和收藏家,这本身不 就是一幅层层展开的巨幅唐卡吗?这幅唐卡所描绘的,不就是当代藏区最生动的经济和社会风俗的画面吗?

  还有藏医仁青桑珠,他是嘎玛的哥哥,少年曾出家做喇嘛,后却因爱情而还俗。“还俗”在藏文中有贬义,难怪仁青 说:没有比这更大的痛苦,这个痛苦将一直陪伴他,直到死。奇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不是至今仍在世间浅唱低吟吗—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 见”,这样的爱情只有金石之音,哪来的疑虑?在仓央嘉措的世界,爱情与宗教已浑然“一”体,了无痕迹。

  仁青终究是凡人,他在佛祖与俗世中摇摆不定,一只手是忏悔,一只手是爱,怎么也打不开“生命永恒”这个结。不 过,仁青只是仁青,天珠研究者、画家耿登丹巴就不一样,他少年懵懂出家,情窦初开还了俗,结婚后离婚,至今独身,颇有 红尘浪子之风。“我经受了生活的痛苦,才更理解佛教的真理,我在生活中找到深刻的幸福”,耿登说,男女之间的爱情,世 上任何东西比不上,这是自然规律,你把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戒了,当然痛苦。看来,耿登找到了佛界和人间的平衡点,在生 活中修行让他参透了释迦牟尼。

  修行者木梭与朋友们办的“卡瓦博格文化社”,致力于保护传统藏族文化,可他左脑在坚持,右脑却在怀疑,因为“ 与佛法相比,文化是短暂的”——木梭想,假若潜心学佛,岂不是这一世就能成佛?两套不同的价值观在他体内起了排异反应 ,让他摇摇摆摆,步履蹒跚……

  《天珠》里的人物,各自生活在藏区不同的地域,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线索,是环境和文化保护的事业。嘎玛成 立了“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正倾力建立个人藏族民俗博物馆;原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曾前后12次进入可 可西里保护矿产和藏羚羊,后为盗猎者伏击而牺牲——这正是电影《可可西里》的故事原型;扎西多杰,索南达杰的秘书和追 随者,成立了西藏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以整理香曲多杰经书为毕生事业的仁青,也带领着村民保护孜荣部落的神山……

  作者刘鉴强是位杰出的调查记者,2006年离开《南方周末》,花了几年时间去藏区游历、采访、写作,完成了这 本《天珠》,他不仅用生花之笔为仁青、耿登和木梭这些真实的人物画了素描,也试图以他自己,一个汉人的心灵为镜,照出 西藏传统宗教生活的轮廓。

  在故事的背后,是作者对“信仰”的叩问。扎多有时怀疑迷惘,不知道前途在哪里,他不断问自己:“当整个冰山都 塌下来的时候,一个人坚持有什么用?”——这不是环保主义者的问题,而是这个巨变时代中所有欲“挽狂澜于既倒”的理想 主义者面临的困境。可是,嘎玛和仁青,他们为什么能对困境泰然处之?

  《天珠》将传奇藏人的生命轨迹,汇合成一部当代藏族精英的心灵史。我想,任何一种优秀的文明,最终都是要解答 人类心灵之“惑”,不过是殊途而同归罢了。然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本身,如同一个契机,可以让我们以藏文明为镜,反 观我们自己的教育、信仰和彷徨。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