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工代表朱雪琴呼吁重视职业教育培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4日13:19  新闻晚报

  □晚报特派记者 张建群 报道

  今年春节之后,随着珠三角地区最早传出“招工难”之后,“用工荒”逐渐成为一个焦点话题。现实是不是真的那么严重?为何会出现这种困境?如何应对?全国人大代表思索着原因和破解之道。

  要重视“蓝领”培养

  作为上海代表团中的农民工代表,朱雪琴代表认为,现在主要呈现的是“蓝领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务工人员普遍专业技能缺乏,企业又希望招收技术熟练工。在相互错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用工荒”。

  其实,现实中并非“一边倒”的招工难。朱雪琴代表说,她身边就有不少农民工还没找到工作。“企业难觅的是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在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她还发现,县城中也出现不少电子、服装等企业。 “如果到大城市打工收入没有明显吸引力,很多人就不愿意背井离乡外出了。 ”

  她呼吁,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让打工者成为蓝领人才,成为受尊重的人群。

  “荒不荒”不宜过早下结论

  对于眼下备受热议的“用工荒”,全国人大代表张雄则认为,“按照传统习俗,农民工外出打工,一般要到元宵节后。是不是真的‘荒’,要到3月底才能看出来。 ”

  对于“用工荒”的原因,张雄代表表示,“由于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受惯性思维影响,可能有些务工人员对春节后的劳动力市场并不看好,心理有压力,有等一等的想法。 ”

  在生产型企业集中的珠三角,不少企业今年开工时间提前到初八、初九,有的甚至提前到初六,但工人短缺却使企业开工明显不足。

  “从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看,这只是一个暂时困难。 ”要真正扭转“招工荒”,必须改变社会对“蓝领”的看法。张雄代表指出,80后、90后的打工一族不甘心苦一辈子,她们更注重职业发展前景,对文化生活也有一定要求。当然,也有不少人不再那么能吃苦耐劳。

  这将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的声音,由于国家推行惠农政策,农村人的收入普遍提高,低廉劳动力已一去不复返。

  面对用工短缺,不少企业使出各自招数,有的打出温情牌,感情留人;有的提高工资,待遇留人;还有企业更新设备,提高技术含金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提升利润,消化劳动力上升的成本,减少对用工数量的依赖,缓解面临的尴尬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认为,目前用工荒传递出一种信号,在调结构促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加快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寻觅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员工,推进了劳动力人才市场的发展。 ”

  “用工荒”将会推进企业的转型,是代表们的一个普遍观点。提高农民工工资成本,企业看起来增加了成本,但好的企业除了寻求转型升级之外,也在降耗、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 “这些都是很积极的收获。 ”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0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农民工 职业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