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赵仁伟、郝亚琳、金小茜、雷敏、
一边是高就业率,一边却是招生难;一边是技能人才奇缺,一边却是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因没有一技之长在为就业发愁。我国职业教育的种种怪现状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他们表示,发展职业教育对于缓解企业用工荒、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有着积极意义,国家应采取措施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技工荒”背后是职业教育滞后
曾经在青岛港创出“振超效率”、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许振超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当前企业生产一线缺乏高级技工的状况很忧心:“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核心技术太少。要创造名牌,需要人才,尤其是生产一线的高技术人才。”
但现实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数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许振超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一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很好,航海、机械加工、高级焊工等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他认识的一些企业老总也觉得职校毕业的学生管理起来比大学生相对容易,因为他们“没那么多想法,踏实肯干”。
“我们学校现在每年有几千名毕业生,但还是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董事长荣兰祥告诉记者,由于技术过硬,蓝翔技校的毕业生非常抢手,企业招收一个高级工毕业生,需要向学校缴纳600元到1200元。
由于职业学校整体培养规模有限,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很大。有资料显示,我国技能型劳动者占城镇劳动者总数的三分之一,距离发达国家二分之一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既降低了劳动者的素质,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职业教育为何“受冷遇”
既然职业教育就业前景看好,为什么选择的人却不多呢?许振超代表说,现在的人才评价机制是一个因素。有的单位只看学历,以学历论高低,导致普通教育成为一些家长的唯一选择,即使专业不理想,也要拿个学历。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与这个有很大关系。
“现在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没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就学道路。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得很好的职业学校普遍遭受冷遇,有些上了高中、大学的孩子也因为学习压力大,产生了厌学情绪,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全国人大代表、福州格致中学特级教师郑捷说。
一些人大代表分析说,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重仕轻工”“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造成多年来大学招生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职业教育却招生困难的状况。
除了社会观念因素外,投入少、关注低、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也导致职业教育市场良莠不齐,在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许振超说,师资力量、办学经费和教学评估标准是横亘在许多职业学校发展面前的三大难题。很多职业学校招不到有能力、有水平的教师,原因之一就是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在教师待遇、职称评定上不平衡。企业和民办职业学校是目前职业学校中的主力军,却缺乏国家资金支持,办学经费很紧张。很多职业学校是按照普通学校的软硬件标准评估教学质量的,有不少标准不切实际,和教学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评估一搞就要好几个月,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当前,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个行业办的学校各自为政,这种管理模式导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复、资源统筹难,有限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形不成合力和优势。
职业教育需要特别呵护
职业教育如何健康发展?郑捷代表分析说,刚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要促进公办学校多种形式办学,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应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办不同的学校,教育不能搞‘一刀切’。”
目前,我国已经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按一定比例逐步实行免学费政策,但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赵湘平建议,要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争取在三年内全面普及中职教育免费政策,为更多的城乡青年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同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缓解企业用工需求。
宋心仿等代表表示,应通过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力度、强化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