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医师“多点执业”?公立医院改革应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执礼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去年年底,新医改方案出台。方案提出,今后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立即引发人们对“医生走穴"的合法化的质疑。
王执礼说,医生的职责重要部分是术后管理,“不是手术完了就算了”。医师“多点执业”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也有导致医生“走穴”而影响医疗综合质量下降的风险。因此,推行医师“多点执业”,要合理考虑,严密的安排,有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做保障。
王执礼建议,国家要加强医师“多点执业”管理,确保医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限度地进行“多点执业”。
对于前段时间起步的备受瞩目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王执礼表示,现在很多城市的医院工作量不太平衡,以北京为例,协和医院的病人经常四点五点就去排队,大夫的工作量也很大,且经常超过医院的设计容量。但实际上,一些小医院却没有人,设施闲置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公立医院改革非常必要。
王执礼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影响深远,一定要走出一条比较符合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道路。他建议,先磨合经验,一边做细致的调研,一边进行改革,然后全面铺开。
至于医疗改革的资金来源,王执礼建议,在加强公立医院建设的同时,让社会资本进入。“这样,医院就有了两份资金来源。既壮大了医疗队伍,充实医疗资源,也能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王执礼认为,医疗改革不管怎么改,还是要体现它的公益性。当然,社会资本的进入,要求有一定回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给政策制定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这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人民网记者 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