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常委赵龙:可在长三角进行户籍改革试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02:35   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 谢会昌

  今后几年,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高铁、沪杭高铁等高速轨道交通项目将渐次完工通车,长三角城市间的“经济距离”不断缩短,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将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获得提升。全国政协常委赵龙提出要重视高速轨道交通开通带来的“虹吸效应”,加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预判性研究。

  记者:您在此次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要重视长三角高速轨道交通带来的“虹吸效应”引起关注,能否解释下何为“虹吸效应”?

  赵龙: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轨道交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高速轨道交通通车后,依托铁路的通道优势,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将呈现出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单向快速转移的趋势,这就是所谓的“虹吸效应”。   

  记者:“虹吸效应”可以肯定地说对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您的判断,长三角高速轨道开通后,将会产生哪些效应呢?

  赵龙:在长三角区域内,以上海为龙头的沪嘉杭苏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拥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劳动力将趋向于这些地区,更多的资本要素也将更快地向这些地区集聚,而与沪嘉杭苏扩张效应相伴随的极可能是周边中小城市的收缩效应。

  记者: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么看来,很有必要从统筹区域发展规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虹吸效应”的影响。对此,您有何建议呢?

  赵龙:高速铁路必将带来城市间要素的流动,“虹吸效应”不可避免,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另一种要素流动的趋势,即:在中心城市的人们又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寻求去周边地区度假、休闲,这是必然现象,为此,要对高铁轨道交通通车带来的“虹吸效应”进行预判性研究。同时,统筹制定长三角高速轨道交通沿线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统筹考虑沿线城市的功能定位,形成错位竞争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培育组团竞争优势,要改变传统人才资源观念,完善人才的市场配置机制,科学应对长三角房地产一体化的趋势,提高对“虹吸效应”的认知水平,合理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记者:日本于1964年建成高速铁路“新干线”之后,不仅在短时间内收回全部投资,而且使日本经济结构整体转型。高速铁路的大发展是否也同样会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发生巨大转变呢?

  赵龙:是的,高速轨道交通的“虹吸效应”必然带来人才向大城市的集聚。城市间出行将像乘坐市内公交一样便捷,“居住在A市、工作在B市”的情形将逐渐增多,工作地与居住地在区域内分离将成为人力资源流动的新趋势。改变人才资源观念,通过完善人才的市场配置机制,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引才观念,变“刚性”引进为“柔性”聚集。同时,考虑到人才流动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可以考虑在长三角地区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0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户籍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