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聋人委员高晓笛谈四川震后残疾人康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10:4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题:与聋人委员高晓笛的一次特殊对话

  新华社记者 王帆

  还没走到高晓笛委员的房间门口,记者已经远远地看到她的手语翻译罗红把门打开,探出半个身子朝记者微笑。

  这可能是我记者生涯中最特别的采访经历之一:三个人围坐在一起:记者,罗红,还有她陪着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四川省残联副主席、四川省聋人协会主席高晓笛。

  在记者开始提问之前,罗红提醒,每一个问题尽量简短些,方便高晓笛理解和表达。在之后的半个多小时里,记者慢慢体会到,这简单的一句提醒,在与一个聋人交流时有多么重要。

  话题是从汶川地震后至今四川省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始的。我提问的时候,第一次没有正视我的采访对象,而是把眼神的信息交给了罗红。高晓笛也是如此,一双眼睛一直专注地看着她的助手,即便罗红只是在听我说话。

  高晓笛通过罗红告诉记者,最近一年多,四川省残联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八一康复中心的建设上,这是中央军委在震后投资3亿元的援建项目,目前已经到了施工的最后阶段,预计在今年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这天竣工投入使用。罗红在一旁补充说,这将是一座多功能的医疗大楼,将配备齐全的残疾人康复器械,还可以为残疾人提供义肢。     我问:震后到现在,四川省内的那么多因此致残的人们生活得好不好?罗红才做了几个手势,高晓笛一下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她使劲地竖起大拇指。我本能地认为,这个手势,无论对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来说,意思都是一样的。

  高晓笛回答“说”,那些因地震致残的人们,他们现在生活很好,当地政府无论对他们个人还是他们的家庭都伸出了援手。

  高晓笛问我是不是还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坐着轮椅翩翩起舞的那个女孩,我说当然。高晓笛说,她最近一次见到这个叫李月的女孩时,孩子笑得很开心,她的心情和她今天的生活一样灿烂。

  我们三人在酒店房间里聊天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里整个房间里能听到的只有从我身后电视机里传出的声音。我之前从未觉得电视的声音那么不协调。

  高晓笛说,她当时觉得四川的经济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起码需要3年,但现在看来,复苏的速度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她跟我说,四川省残联的想法是今后3年内将各项助残基础设施落实到位,这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

  高晓笛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她认识一个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人,在那场浩劫到来之前十分喜爱体育锻炼,震后,他一度十分沮丧,以为今生将与体育无缘。可能当时的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一爱好在省里的帮助下还能够继续下去。今天,他的新身份是残疾人运动员,他希望能代表省队参加比赛。     作为一个手语的外行,看着高晓笛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从她的脸上看到更多的是一份吃力,但当谈到这位残疾人运动员时,我发现她的脸上突然笑开了花。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