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特派记者 朱春先 文/图 发自山西太原
这几天,山西疫苗事件的举报人、山西省疾控中心职工陈涛安成了全国焦点人物。
2008年2月,本报刊发《山西疫苗乱象》一文对陈涛安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山西疫苗垄断内幕进行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陈安涛揭露了山西省疾控中心将疫苗配送权“出租”给没有资质的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使得该公司靠垄断攫取了巨额利润,造成山西疫苗市场秩序紊乱。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以下简称《时报》)记者王克勤推出调查报道,报道了近百名儿童因为注射疫苗发生死伤的事件。随后,山西疫苗事件迅速再度成为全国热点。
3月22日,《法制周报》记者再度对话了处在漩涡中心的举报人陈涛安,并独家采访了疫苗事件“质疑家庭”(陈涛安反复强调不要称“受害者”,而要用质疑家庭来表述,记者理解为“疑似受害者家庭”),11岁的郭双(化名)自2006年接种了麻风腮疫苗和乙脑疫苗后,“免疫力低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感冒,老是生病”。
“举报这个事
是我的职业行为”
3月22日深夜,太原市迎泽大街,陈涛安首次将其协助记者王克勤进行长达半年调查的细节向《法制周报》记者进行了讲述。
陈涛安近年来的“工作任务”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2005年7月前,陈涛安是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科科长,其主要任务是对该科的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之后,时任疾控中心主任的栗文元安排他“工资、奖金一点不少,工作任务是长期休息”。到记者采访时,陈涛安又有了来自单位的第三个工作安排:这一天,新兼任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的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王俊,首次以主任身份找到陈涛安,对他交代,“(主要任务是)保障疾控中心工作秩序,(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这次事件全国影响这么大,你有没有感觉到压力?”面对《法制周报》记者的提问,陈涛安面带微笑,回答道,“做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我的职业,我并不是要当什么侠士。”陈涛安说,大多数知识份子都是善良的,能看得出一些问题,但又有比较软弱的一面。
“我之所以敢于做这个事情,是因为我既是一个较成功的知识份子,又是军人出身,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我在看出问题后,才毅然走上了举报之路。”
陈涛安早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后又从军。2007年5月25日,他首次以实名形式,先后向太原市检察院、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山西省纪委、国家卫生部等进行举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我所做的工作没有超出这个范围。”陈涛安说。
陈涛安说,自2009年8月开始,王克勤前后从北京到太原超过7次,最长的时候,有八九天,最短的也有五六天,先后到过八九个地市做过调查。
“第一次,我提供了12个质疑家庭(的数据)。随后,又提供了500个相关名单,经过筛选论证,确定了100多个重点名单。经过反复调查分析,有几十个质疑家庭被排除,最终有78个家庭进入‘质疑家庭档案’,之后,我们又进一步作出选择,对其中的36个家庭开展家访。”
在对这36个家庭进行家访后,两人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特征。最后,根据质疑家庭受损害的程度高低,最终确定15个家庭作为调查样本,写入报道中。
模拟普通家庭
求证医学专家
“在做完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后,接下来就是一个仔细求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医学专家,了解这些质疑家庭当事孩子所患的疾病,与疫苗之间是否有关系?完成这个工作,完全是一种类似于卧底式的过程。”
陈涛安称大致的过程是:带着孩子到医院,以挂号形式找医生,了解孩子的疾病(可能的发生原因);模拟普通家庭的家长,到(疾控中心)了解预防接种程序;对预防接种所进行暗中考察;以普通百姓的方式,咨询卫生部门的专家,对防疫接种的有关知识进行咨询了解,并当场提出一些问题 ,请求他们对其进行解答。
“为了确保稿件所反映的情况客观真实,我配合王克勤对稿件进行了反复的核实,对每一个文字表述进行反复考虑。”
陈涛安说,完成这一过程,刚好跨越了一个农历新年。“腊月二十八日前,我们曾经连续对稿件进行了四天四夜的审定。”
“舆论监督报道,要确保客观真实,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推敲,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诉讼。”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媒体人士对记者说,调查记者不同于执法人员,手中没有强制权力,却要承担表述不慎所带来的诉讼后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反复求证的精神,是做不好这个工作的。
“春节还没有过完,王克勤又来到太原,对稿件进行最后推敲”,陈涛安说,正月初七,他们俩又对文章进行逐一审定,“这一搞,又是四天四夜没有睡觉。”
小孩接种疫苗后
老是生病
“以上我所讲的完全属实。2010年3月22日”,郭关音(化名)在接受了记者采访后,一字一笔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她告诉记者,她家的小孩肯定进入了王克勤采访对象的78人名单,但没有在王的文章中找到自己的案例。她的解释是,自己家小孩的情况,比较其他人来说可能还不算最严重的。
但在一个双下岗家庭里,郭双(化名)的病情足以摧跨两夫妻对幸福生活的所有向往。在郭关音印象中,一到冬天,孩子生病的间隔时间便越来越短,最后竟发展到不能到学校正常上课的程度。郭关音称,2006年5、6月份,连续两次接种疫苗的行为,是导致郭双出现今天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
“2006年5月31日,我带孩子在迎泽医院防保科接种了麻风腮疫苗,6月16日,又为孩子接种了乙脑疫苗(复种),两次间隔时间只有半个月。自那以后,孩子就总是生病。”
郭关音向记者出示的儿童免疫接种记录卡,上述两项记录是郭双最后的接种记录。此前,包括甲肝、流脑等的接种记录还有多项。
在郭关音的印象中,自2006年以来,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感冒,而且总是查不出病因,间隔最长的一次是一个月,平常往往只有十多天就会生一次病。
郭关音说,每次生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感冒发烧,打针吃药样样都试过。“医生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只说是免疫力低下,看成年后能不能慢慢恢复。”
家长找疾控中心主任
讨说法挨骂
由于孩子长期生病,给孩子看病成了郭关音夫妇最大的难题。38岁的的郭关音9年前从单位下岗,丈夫也在随后失去了工作。不久后,郭关音开了一家小食杂店,成了一家三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每月不到3000元的收入,在孩子生病以前,还能维持基本生活,但自2006年以后,这种平静被打破。
“到现在,我们已经借了10多万元为孩子治病。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们真的不敢想象怎么走下去。”根据医生的说法,要慢慢恢复免疫力,郭双还有20年的路要走,这期间,医药费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在2009年的一次接触中,陈涛安了解到了郭关音小孩的情况。联想到他掌握的其他病例,他告诉郭关音,孩子的病可能与高温暴露疫苗有关。
为了进一步求证,郭关音找到了时任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的栗文元。“他把我往门外推,又把门关上了,我进不去。”最后,郭关音采取了另一条途径,试图将相关情况向栗反映。“他听到电话后,就骂我,要我少管闲事。在电话中,他还说,你们家孩子不是还没有什么大病吗,别听他们胡说八道。”
在疾控中心没有得到合理答复后,郭关音来到了山西省卫生厅申请了行政复议,但至今没有下文。她还将行政复议申请书用特快专递寄给了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和时任山西省代省长的王君,至今杳无音讯。
“疫苗门事件”
真相的追问
继《时报》和王克勤先后发表声明,表示对稿件的真实性负责后,山西省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媒体关注的有关情况进行公开回应,将这一事件的真相,引入非对即错的博弈之中。一位资深新闻界同行表示,此事正在持续发酵过程中,真相到底如何,远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
3月23日,《法制周报》记者电话采访了王克勤,他表达了三个意思:“几天前,我已接到命令,不得接受采访;我的态度会在自己的博客中表达,可关注我的博客;对其他媒体的介入表示感谢。”
随后,记者看到王克勤在题为《公布山西部分患儿名单,呼吁更多的人求证真相》的博文中,向社会公布了部分患儿家长的联系方式,并呼吁国家最高层尽快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调查,真正查清山西问题疫苗以及众多孩子死残的核心原因,给公众一个权威交代;呼吁更高层次、更有公信力、更加权威的卫生鉴定机构,尽快进入山西,作出科学、公允、独立的调查结果。
3月22日下午4时30分,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目前调查核实结果”,整个新闻发布会只持续了10多分钟,现场有记者大喊“抗议”,现场记者认为,整个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太少,根本无法回答公众对此事件的质疑。
通报称山西省委省政府已责令卫生厅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抽调专家组成8个调查组分赴患儿所在地市调查核实相关情况,以进一步明确其病例是否与接种疫苗有关。“核查结果我们将向社会公布。”
通报的最后部分称,“经山西省纪委组织调查,栗文元在负责与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合作进入山西疫苗市场时,没有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山西省疾控中心聘任华卫公司法人代表田建国为疾控中心生物制品配送中心主任,违反了相关的人事管理规定。调查查明,华卫公司应交50万元风险抵押金,栗文元曾违规将其中的27万元购买小轿车个人使用,调查组介入后已纠正。去年年底,他已不再担任省疾控中心主任职务,目前未发现栗文元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