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9日专电(记者王学涛) 记者从9日召开的山西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从今年开始到“十三五”末(2020年),国家和山西将合力筹资15亿元,抢修235处国保、省保木结构古建筑。
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登记在册的多达2.8万余处。山西木结构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品类齐全,有中国“木建筑宝库”的美誉。而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山西元代之前早期建筑约占全国同期建筑存量的80%。
然而这些早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绝大多数面临墙体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亟待抢救。依附于文物本体的壁画、彩绘等附属文物也有不同程度损毁。
为此,国家文物局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山西省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投资4亿元专项保护资金,对现有元代及元代以前的105处国保单位的木构建筑进行整体保护和修缮。目前已经完工73处,剩余32处正在加紧推进。
“这次,我们通过这个工程,争取用6年时间,做到珍贵木结构古建筑无险情全覆盖。”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说,山西古建面临数量巨大、经费捉襟见肘等难题。近些年来,国家连续两次大项目投资对山西古建筑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王建武认为,古建筑维修保护要在拓展思路上下功夫,要多措并举,落实责任。国家和省里筹资抢修外,市县两级要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在古建筑保护上做到“三有三防”,即有人、有钱、有规划;防火、防盗、防破坏。(完)
聚焦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