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韶华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18日从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获悉,商务部正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为出口企业减负助力的新措施,新措施将着力解决进出口环节收费、融资难和贵、贸易便利化与营商环境三大难题,同时对跨境电商等外贸发展新引擎的鼓励政策也有望再加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外贸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不过,得益于去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前五个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都是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出口累计保持了来之不易的正增长。“如果没有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外贸的情况将不堪设想。”
据WTO统计,前四个月,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出口均为负增长,我国出口增速分别高出这些国家和地区3.5至16.9个百分点不等。
“目前我们还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的支持措施。”沈丹阳透露,新的措施重点是要帮助企业减负和助力。“现在企业比较着急或者反映比较多的政策措施要加以推进的主要三个方面:一是进出口环节的各种收费要进一步减免,有一些政策已经定了,但是落实得不太好,要继续推进。二是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希望进一步推进。三是贸易便利化,这和营商环境有关,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方面希望有一些正确的政策措施出台。”
此外,在宏观政策方面,“当然也包括企业反映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正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推进。” 今年即将过半,前五个月中,我国出口有四个月是负增长,进口连续五个月两位数负增长。沈丹阳分析称,就出口而言,外需持续低迷、传统竞争优势减弱、部分主要市场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大幅度减值,是当前我国出口稳定增长中面临的三个最大的压力。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也发现,多数出口企业和海外采购商将“人民币汇率”列为当前出口压力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均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外贸下行压力犹存,不过随着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显现出效果,伴随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复苏,预计下半年外贸情况会有所好转。
而在短期增长压力仍大的背后,也反映出我国外贸发展已经进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的现状。有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我国包括纺织、服装、家具、鞋、玩具、箱包和塑料制品等在内的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欧、日市场比重比2013年分别下降0.94、0.31和3.12个百分点。
“我国依靠劳动力、环境、资源等低成本要素竞争的传统优势是在削弱的。”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日前指出,中国的外贸30多年来的高增长是在世界经济长周期繁荣、全球化加速发展带动国际产业转移、美国信息技术革命和金融创新助推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低成本要素等背景之下形成的。但是目前,上述这些因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外贸持续高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从结构来看,今年以来,一般贸易、民营企业、新兴市场、机电产品、中西部地区仍然是出口的主要拉动力量,我国出口结构调整趋势继续向好。1至5月,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分别增长6.3%和6.2%,分别贡献出口增量的396%和494%。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其中,手机、轨道交通、船舶等产品出口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有的高达20%。
此外,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领域。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进口1290亿元,同比增长60%,出口3202亿元,同比增长40%。而作为外贸新引擎的跨境电商,也将成为下一步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
商务部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基于外贸处于新旧优势交替期和战略机遇期的现状,目前政策层面的考虑可以说是“双管齐下”、“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稳增长、保份额,另一方面也是更加侧重的就是放眼长远,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专家指出,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月度出口规模已经很大,比5年前同期高出45%,出口额难以继续保持过去高增速。中国外贸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短期稳增长的政策不应成为长期调结构的阻碍,扶持重心还是应该继续放在优化制度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上。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也对记者表示,当前应该客观看待外贸增速下降,外贸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国出口所占国际份额不下降已经不易,进一步扩大份额很难,因此要尊重客观事实,趁机打基础调结构,把质量提升上去,一味地采取“救市”举措稳外贸增长不可取。
编辑:SN12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