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9日22:09 综合

  来源:解放军报

  这两天,一条谣言火了:韩联社18日援引美国网站的报道称,中国海军征召最近2年退役的海军士官返回部队再次服役。

  咱们国内的众多商业网站及微博微信新媒体竞相转发,甚至还援引韩联社等媒体的分析,说得神乎其神,一是说得事情来头很大:韩联社18日报道称,根据美国网站的消息,中国海军已经下达紧急命令,要求最近2年退役的士官立即返回部队。二是把原因分析得有鼻子有眼的:韩媒认为,这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中国军舰数量增长太快,引发技术操作人员不足;另一个可能是与地区局势紧张有关。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今天在接受军报法人微博账号、军报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军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外国媒体理解的“中国征召退役海军士官再服役”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而且这也和地区局势没有关系。咱们国内网站和新媒体不应再传播这条谣言,以讹传讹,传递“负能量”。

  张军社研究员介绍说,征召是指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以后,预备役成为征召对象,但是这次南海舰队组织的预备人员和现役人员进行联合演习并不属于此类性质。这是预备役人员按照法律规定每年都要进行的正常训练。《解放军报》已经对此做了相关报道。

  综合军报和央视等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海舰队组织的这次连续4天的海上演练中,参加演练的除现役官兵外,还有120余名从参演部队退役的士官。

  据南海舰队相关部门人员介绍,此次参演的预编兵员均为近5年来退出现役的初级以上士官,他们专业对口、技术过硬,经过短期返岗集训后就能较为熟练地操纵舰艇装备。此次演练,旨在以作战任务需求为牵引,深化国防动员工作,加速后备力量的战斗力生成。

  海上维权也是这次演练的重要科目,在衡阳舰和万阳山舰负责警戒的封锁区,一艘商船试图强行通过,由预备役人员组成的临检拿捕小组快速出动,按照国际相关法规对商船进行检查。南海舰队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张宏俊说:“预编兵员曾经都是在舰艇各个舰队服役过的,通过短时间的贴近实战的训练,能够减少适应性训练的时间,尽快投入到战斗使用当中去。”

  相关报道中,还让优秀退役士官“出镜”了:在导弹发射控制室,从深圳舰退役的导弹发射兵曾国彬紧盯前方屏幕,随时准备抗击来袭的空中目标。笔者了解到,曾国彬从事导弹专业16年,创新多项战法训法,服役期间曾随舰参加过两次亚丁湾护航和数十次中外联演任务,3次荣立三等功。曾国彬说:“经过这次返岗训练,我的专业技能已经接近退伍前的水平。退伍不褪色,军人的使命始终牢记在心,只要祖国一声号令,我时刻准备上战场。”

  据悉,这次预编兵员返岗集训为期1个多星期,先后停止了实际学习、港岸操练、海上实践运用兵器和多样化军事义务演练等方面的训练,有效提升了退役士官随时应招遂行海上义务的才干。

  据央视报道,南海舰队近日组织多个省市的预备役人员进行海上联合演练,检验预备役人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快速反应能力。

  “军人包括军官、士兵退出现役后,可以按要求转入预备役。我们提高预备役人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做法,其他国家也在进行,没有特殊之处。”张军社介绍说,不少西方国家都有组织预备役人员进行训练的成熟做法。美国预备役人员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实战化程度较高。

  笔者搜索了一下美国防部、美海军网站,未找到相关报道。究竟是韩联社引用的是哪家“美国网站”信息源,不得而知。

  但是,咱们境内一些商业网站和新媒体不辨真伪地“给力”转发,给这条谣言插上了双翅。

  每一条谣言的传播都有其适宜的“温床”,“中国海军征召退役士官返回部队”的谣言也例外。世人高度关注的中国南海局势、中国海军发展步伐、士官比例增高以及海军今年还将依托国家核定的15所地方高校,定向培养专业直招士官1450人等信息,都让这条谣言的产生、传播具有了更多“可能性”、“可信度”。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只要风力足够大。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却折射了今天互联网及新媒体的舆论生态环境。

  因为语言、跨文化传播等原因,境外媒体有可能把涉及解放军的有关报道误导。这可以理解和谅解。但是,在看到专家相关解读、纠错后,咱们境内的一些媒体仍乐于传播谣言,就让人吃惊了。吸引眼球?利益驱使?跟风从众?每一家追求公信力、担当社会责任的网站和新媒体都应对此说“不”。

  如果明知境外媒体别有用心地传播负面涉军舆情,咱们还跟着瞎起哄,就更不应该了。涉嫌违法违规,还将被追究责任。

  (文军)

编辑:SN117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三个失踪儿童改变美国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某种压抑已久的社会情绪的宣泄,而这种情绪被某网站精心策划的网络营销成功引爆。或者说,“人贩判死”瞬间触发了某个社会痛点,因之引发的情绪狂澜借助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开始病毒式扩散。

动辄诉诸死刑类似怎么不去死

其实,静下来想想可能就会明白,“拐卖儿童应一律判死刑”只是一种盲动的情绪,并不会带来预期的正义目的,并不能有效地遏制拐卖儿童的问题。就好像我们冲动的时候说“你怎么还不去死啊”,冷静下来会觉得自己失言了。

一律死刑:多数人的暴政?

“继转基因、中医、吃狗肉、韩寒、胶原蛋白、PX…之后,又一个朋友圈掀桌话题诞生了…岂止朋友绝交,还有夫妻反目……”该话题昨晚还惊动了@联合国,不得不侧面暗示不该如此嗜血:“秘书长潘基文指出,21世纪没有死刑的一席之地。”

舆论能替人贩的生死立法吗?

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缘何喜欢给世界立法的问题。人的神经敏感、感情脆弱,遇到爱憎分明的事情,恨不得对所恨之事一棍子打死,对所爱之事捧到天上。个人的情感表达,在网络这个公共论坛上,再极端的观点都不难发现志同道合者。

  • 美国首席大法官们的逸闻轶事
  • 安倍最近遇到了哪些麻烦事
  • 黄金岁月: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准备
  • 张充和旧事:高水平的昆曲票友
  • 《少年班》:董子健的天才逆袭梦
  • 求助:要和家庭条件差的男友结婚吗?
  •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艺术的地宫(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