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张尼) 截至19日晚,中纪委网站全部公布了今年中央首轮巡视的反馈情况。13个中央巡视组为26家央企列出“问题清单”,其中,招标采购不规范、海外资产管理漏洞、亲属利益输送成为央企三大“黑洞”。

  逾半数央企招标采购不规范

  梳理此次巡视反馈可见,在本轮被巡视的26家央企中,招标、采购不规范现象十分普遍。包括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公司、中建总公司、国电集团、武钢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在内的十余家企业,都被指出在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缺乏监管问题,腐败隐患大。

  在中建总公司,中央第七巡视组指出,企业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分包、劳务外包、物资采购、资金收付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另外,中建总公司还被指“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有的在工程竞标中围标串标陪标,在项目分包中不公开招标或违规操作、营私舞弊,有的出借资质挂靠经营或非法转包。”

  国家电投则被指在投资并购、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突出,暗箱操作、贵买贱卖、领导人员直接插手等问题时有发生。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被指,“工程建设招投标缺乏监管,物资采购管理不到位”,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有企业领导被指利用物资采购收受贿赂。此外,华能集团、国电集团等企业存在不公开招标或违规招投标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招标采购是国有企业腐败“易发环节”。

  他分析称,国有企业采购额相当惊人,这背后存在巨大利益诱惑,企业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很容易出现“慷国家之慨”为自己的“小圈子”谋利的心理。加之国有企业体制和党政机关相似,存在权力过度集中现象,因此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

  监管鞭长莫及?央企海外资产管理漏洞凸显

  本轮巡视发现,国有资产管理疏漏众多,遭蚕食现象严重。

  在反馈中,中国移动、武钢集团和中国电信均被指存在蚕食国有资产的问题。国电集团则存在“滥用职权,侵占国有资产,在经营和企业并购中向民企输送利益”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在境外的项目投资与资产管理成为问题“重灾区”。中国海油被指海外投资监管不到位,通用技术集团、宝钢集团、中国电子则存在海外资产管理或监管不力。

  此外,反馈中还指出,中国核建存在“对海外公司和工程项目缺乏监管,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多发”,国机集团亦对海外工程项目缺失监管。

  任建明分析指,如果说国有企业资产在境内的监管存在难度,那么对其在海外的资产及项目的监控更是鞭长莫及,因为存在空间距离,掌握企业境外资产信息的难度要更大。

  “国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市场的同时,也迫切需要解决配套的监管制度问题,否则这些企业就更容易失控,令国有资产漏洞百出、不断失血。”任建明强调说。

  亲属利益输送现象显著

  除招标采购不规范、海外资产管理存漏洞外,“利益输送”在此次巡视反馈中也成为高频词。

  在中建总公司、中船重工、中远集团、宝钢、武钢、中石油、华能集团、南方电网、东方电气、中国核建、中国移动、国投公司、中化集团、中国五矿、大唐集团、国电集团等16家央企中,巡视组均发现一些领导亲属利益关联交易,搞利益输送,存在“靠啥吃啥”问题。

  中建总公司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用国企资质、资金、资源谋取私利,配偶、子女等围绕中建系统承揽业务。中国五矿被指“领导人员帮助配偶、亲属经商谋利,与民企老板相互串通、输送利益”。大唐集团中有的领导干部安排亲属子女直接或间接在集团下属企业违规持股谋利。

  两家钢铁巨头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均被点名存在“以‘钢’谋私”。巡视组在对宝钢的反馈中,直言其存在“‘靠钢吃钢’,利益输送问题严重”。

  “国有企业腐败呈现明显的‘集团化’、‘家族化’趋势”,任建明强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过去二三十年中,对此类贪腐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一些人把国有资产当成“唐僧肉”,抱着“不吃白不吃”的心态,并且越发胆大妄为。

  另一方面,过去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推进缓慢,有些企业改成了“夹生饭”,到今天还具有“双重性”——既具有政府性质,也具有企业性质,这使得企业处于内部监督体制不到位、外部控制机制缺失的状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使之成为真正的企业,而不是为个人牟利的工具。(完)

编辑:SN146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三个失踪儿童改变美国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某种压抑已久的社会情绪的宣泄,而这种情绪被某网站精心策划的网络营销成功引爆。或者说,“人贩判死”瞬间触发了某个社会痛点,因之引发的情绪狂澜借助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开始病毒式扩散。

动辄诉诸死刑类似怎么不去死

其实,静下来想想可能就会明白,“拐卖儿童应一律判死刑”只是一种盲动的情绪,并不会带来预期的正义目的,并不能有效地遏制拐卖儿童的问题。就好像我们冲动的时候说“你怎么还不去死啊”,冷静下来会觉得自己失言了。

一律死刑:多数人的暴政?

“继转基因、中医、吃狗肉、韩寒、胶原蛋白、PX…之后,又一个朋友圈掀桌话题诞生了…岂止朋友绝交,还有夫妻反目……”该话题昨晚还惊动了@联合国,不得不侧面暗示不该如此嗜血:“秘书长潘基文指出,21世纪没有死刑的一席之地。”

舆论能替人贩的生死立法吗?

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缘何喜欢给世界立法的问题。人的神经敏感、感情脆弱,遇到爱憎分明的事情,恨不得对所恨之事一棍子打死,对所爱之事捧到天上。个人的情感表达,在网络这个公共论坛上,再极端的观点都不难发现志同道合者。

  • 美国首席大法官们的逸闻轶事
  • 安倍最近遇到了哪些麻烦事
  • 黄金岁月: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准备
  • 张充和旧事:高水平的昆曲票友
  • 《少年班》:董子健的天才逆袭梦
  • 求助:要和家庭条件差的男友结婚吗?
  •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艺术的地宫(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