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蒋方舟 资料图:蒋方舟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上官云) “少年成名”的蒋方舟,这个在微博上拥有七百多万粉丝的年轻女作家,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在文坛崭露头角以来,也曾因为一些言论饱受争议。近日,蒋方舟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聊聊新书,并坦陈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她说,文学其实是个门槛比较高的事儿,对大众来说,关心的人并不多,只有变为一个社会事件,才能更大范围地引起人们参与和讨论的热情,“写作者要有这个自知,不要总撒娇‘没有受到关注’”。同时,她也明确表示,对“当导演”毫无兴趣:“那与写作是两个领域的事情。”

  谈创作:关注人际关系中的“无奈”

  最初开始写作时,蒋方舟以写杂文、散文为主,近年来转向小说创作,《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便是9个短篇小说的合集。在这部集子中,“逃离”成为主题,出现大量火车站、机场等意象。

  蒋方舟解释说,自己很喜欢这类环境,“我们可以在这里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等待即将到来的人和火车;你无法掌控这些交通工具到来的时间,而周围是一群跟你同病相怜的人,在那种状态下,人是非常脆弱而真实的,会有很多故事”。

  在这9个故事中,蒋方舟写到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她透露,自己比较关注这种代际和人际关系,“处理家庭关系时,可能子女与父母对彼此都是深爱的,但是,结果却最终是无法好好相处。我感兴趣的就是其中无奈的成分。

  要写出好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阅读积累。蒋方舟也是如此。工作之余,阅读在她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时间比例,蒋方舟管这叫“基本功”:“就好比习武要学习扎马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好的作品,需要受众在心态上有所准备:即跟作者一起去思考。”近年来,曾有报道称,中国人阅读率持续下降,同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与互联网上。针对这个说法,蒋方舟分析,目前人们接收信息的能力相对来说有所退化,“比如我在经常盯着手机之后,再看书一会儿便会觉得烦躁,很难沉下心。只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加注意”。

  谈当导演:没兴趣 与创作是两个领域

  平时的生活中,蒋方舟会比较“邋遢”:穿个球鞋、凉拖之类就跑到咖啡厅写东西。但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基本都是以短裙、高跟鞋的打扮示人,还会简单化个妆,跟很多读者头脑中正襟危坐的大作家形象并不贴合。对此,蒋方舟戏称,其实自己有颗深沉的心,“我的很多看法都挺老套,不是个‘识时务为俊杰’的人,比如对转型当导演这事儿。”

  时下,年轻作家转型当导演的不在少数,比如韩寒、郭敬明等人。蒋方舟对此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哪怕能挣很多钱,“那跟写作两个不同的领域。如果是自己的创作,那么可以更‘独裁’一些;拍成影视剧,就要考虑更多,那就背离创作初衷了。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大众喜闻乐见’”。

  “我不介意作品被改编。但一旦改编为影视剧,这个作品便不再属于我,而是属于导演和制片人。有人说,文学作品与改编的影视作品之间会有高度的统一,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蒋方舟反而觉得,越是二流的小说越容易改编成一流的影视作品,但很多一流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

  究其原因,蒋方舟认为,文字给人的影响和想象空间更大,文字所体现的感情冲击也很难转化为影像表达出来,在改编之后,亦会带上导演的个人理解。“这就导致了,一流的文学作品,很难被改编为一流的影视剧“。

  谈文学:“小众”才是常态

  说起来,蒋方舟平时的生活比较简单,大致划分为旅行、工作、写书等几部分。她也会关注文坛的情况、会认真读一些新出版的作品。“我关注老作家,更关注年轻作家。我总觉得,年轻作家会有对自身所处的文化体系的超越之处。我认识的很多作家,也都拥有着很前沿的阅读”。

  不过,蒋方舟对时下火爆异常的网络文学看得并不太多,“我好像只看过几本小说,挺好看。但这不是觉得文笔好、故事好,而是书中描述的生活是我所不了解的,让我觉得新奇;而其他一些题材,比如宫斗、修仙之类,我就没有看的热情。”

  “很多人看网络小说,也不是为了好奇。而是一个心态上的放松。或者是感情上‘求虐’,得到一种宣泄和心理上的满足。”蒋方舟称。

  在蒋方舟看来,文学是本身是个门槛较高的事儿,很多时候,只有它变成一个社会事件,人们才会有参与和讨论的热情,“关心文学的人并不多。身为写作者应该有这个自知,不要总去撒娇‘没有受到关注’,大众心态就是如此,指责与抱怨都是没有用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出现过繁荣时期。蒋方舟说,那会儿作家走在街上,都像个明星一样;一部出色的小说出版,也会受到空前关注,但这其实是“非常态”的:“小众才是文学的常态。很多人幻想一个文化上的繁荣,这几乎不可能。”

(原标题:蒋方舟称对当导演没兴趣:那与写作是两个领域)

编辑:SN12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思危已逝,谁来思危?

一个月前的6月11日,成思危迎来了80寿辰,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看望并祝贺,成思危赋诗一首,其中有这样了两句:未因权位抛理想,敢凭刚直献真言。这十四个字,或可涵盖成先生的精神坐标。“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有理想,献真言,正是成思危身上的显著标签。

贾玲恶搞花木兰没有必要道歉

难道观众会分不清楚历史和小品吗?美国不知多少漫画家小说家恶搞过总统克林顿奥巴马。我倒觉得文史专家太激动,把全民的智商想的有点低了,大家又不是傻子!如果看个小品就认为这常识的历史的话,义务教育当初读的是什么书,中学毕业的也不至于不懂这个道理吧?

北京出租车司机应该见贤思齐

设身处地地想,人家拿着血汗钱到北京来消费,让你有生意可做,你即便不需要心存感激,但起码也不能恶语相向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自己家门口混,如果你哪天也到了外地,也遭遇到你这样的“当地人”,你又该作何感想?

北京人的真讲究和瞎讲究

北京人的讲究里,最重要的就是礼数:小至待人接物,大到婚丧嫁娶,礼数总是不可少的,北京人最怕别人说的就是“这人怎么那么不懂规矩啊”。对于他们来说,没规矩是由没教养所致的;没规矩只是一个人在现眼,而没教养则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整体教育问题了。

  • 小时代《时间煮雨》抄袭日曲的铁证
  • 赵作海“破产”警示投资理财乱象
  • 南宋的公务员为什么都有两个年龄?
  • 毕飞宇:红楼梦背后还有一部红楼梦
  • 《小时代4》是时代的开始还是终结?
  • 调情高手:女汉子也能风情万种
  • 亲历:在斯里兰卡坐火车上山下海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