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真讲究、瞎讲究和穷讲究

2015年07月12日09:59  新闻专栏  作者:水满则溢  
北京人的真讲究、瞎讲究和穷讲究 北京人的真讲究、瞎讲究和穷讲究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水满则溢

  北京人好讲究,这在全中国来说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了。这并非是夸张之词,全国上下哪里都有喜欢讲究的人,但论好讲究人之多,讲究的范围之广,也唯独只有北京人了,无论富贵穷通,只要活在这个城市里,乃至于只要活着,便要讲究。

  北京人所以把讲究融入到了血液里,大体也是因为这元明清三朝的首都,皇帝和官员们根深蒂固的规制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并且开花散叶,使得老百姓们耳濡目染,渐渐的把各种规制、原则,演绎并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乃至思想中来。

  因此北京人的讲究里,最重要的就是礼数:小至待人接物,大到婚丧嫁娶,礼数总是不可少的,北京人最怕别人说的就是“这人怎么那么不懂规矩啊”。对于他们来说,没规矩是由没教养所致的;没规矩只是一个人在现眼,而没教养则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整体教育问题了。

  这本质上就是北京人好“面儿”的由来。当他的行为获得了对方的一句口头上的褒奖时,他便觉得获得了足够的面子。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不过是一种礼仪上的客套,但这种客套表明了自己乃至家庭在对方的心中是讲究的,是有教养的。

  北京人好讲究的另一种来源便是知识:能让人过得舒服的知识。

  就像北京人讲究住四合院,即便住不起四合院,也要争取住南北通透的北房,过去还有一句俗话叫做“有钱不买东南房”。这种讲究的根本原因在于四合院能够最有效的抵抗北京的恶劣天气,至于细节之处例如影壁挡风,北房坐北朝南,有阳光,南北通透又有过堂风,冬暖夏凉;东房西晒,西房冲东亮得早黑得早,南房冲北,自然是阴冷不见太阳……

  又如吃烤鸭为何要配甜面酱,主要是烤鸭油腻,荷叶饼是面食,这两样都不好消化,而发酵制成的甜面酱有助于肠胃消化;至于为何还要配葱,就是因为鸭肉性寒,葱性热,起到中和的作用。

  北京人好讲究的第三个来源就是文化。我想这也与这个三朝的首都有关,皇帝官员们原本就觉着自己是有身份的,再加上全国各地高级知识分子汇集于此,必然要大兴各种“风雅”之事,商讨如何让各种大俗的东西变得大雅,赋予文化之气息,这也是各种经史子集的一大妙用吧。

  最为直接的例子便是宫廷和文人骚客对京剧的影响。不用说升平署这样的皇家戏曲机构,就是慈禧、光绪及至后来的齐如山、罗瘿公等人,总是把京剧推至到了“文人戏”的范畴,真正讲究看戏的人注重的是一个“品”字,即便不会品,也至少要摇头晃脑掐着板,装做一副懂得戏文戏理的样子。

  哪又有像今人看戏这样,满嘴邪“好”不说,还偏偏在不该喊“好”的地方,叫一个如同放个响屁般的“好”来。别说《春闺梦》的少妇了,就是《鸳鸯冢》里的死人不也都被这“好”连惊带熏的给弄醒了吗?

  综上,倘若你去衡量一个北京人是不是真讲究,大抵便要从这三个方面去考量了。

  简单的说,真正的讲究总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也是为什么北京人吃能吃出饮食文化,玩鸽子能出来鸽子文化,斗蛐蛐能斗出蛐蛐文化,赏鸟能赏出鸟文化,就是玩狗,都能给狗上谱……基本上是离不开礼、制、识、气、美这几个方面的。

  如不然便就是瞎讲究了。

  瞎讲究里,最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康熙了。记得阎崇年先生在讲清朝这些皇帝的时候,提到康熙的早餐全都是各种肉类,鲜有蔬菜。肉,在旧社会总是富贵的象征,皇家吃饭又是“讲究”之极,焉有不用肉之道理,不仅要用,还要尽善尽美。可惜,老吃肉未必等于健康饮食,所以阎崇年先生说康熙很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这饮食很可能是他致病的一个原因。

  又如前些年宴会上流行一种喝酒的方法:干红配雪碧。干红的酸味与雪碧的甜味,干红里的酒精和雪碧里的碳酸,相互作用,貌似美不胜收。但由此干红自身的香味全部被破坏了,间接的,酿酒者数代人研制脱糖法的辛苦也由此白费——干红的醇美破坏殆尽,干红背后的历史文化也由此不值一文,这样的讲究不是瞎讲究,可又是什么呢?

  归结起来,但凡“瞎讲究”,其根本在于一叶障目,只见有形之物,求感官一兴,却失去了无形的精神,内在的张力。

  北京人还有一句口头语叫做“穷讲究”。原本是一个贬义词,通常讽刺那种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还事儿了吧唧,讲这讲那的人。

  就像过去晚清那些落魄的八旗子弟,宁可卖房子卖地也要享受过去的那种“讲究”的生活,本身又什么都不会干,不等要饭等什么呢?

  又如过去说出门前拿块猪皮先抹嘴,就为了让人看见嘴上有油,这日子过得好。您说,这是讲究吗?拿现在话说,这就是装。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倒觉得“穷”不等于不能讲究,讲究并非富人专有,更不等于讲排场,只要在你经济能力范畴内,为什么不能讲究呢?

  好比吃菜吧。有一道菜叫“赛香瓜”,无非就是梨、黄瓜、心里美萝卜加点白糖点点白醋,又好看又好吃,稍微花点心思,这不就有了一种讲究吗?

  再如吃面条,北京人讲究自己抻面和切面,软硬宽细全靠自己掌握,再配上自己想吃的面码儿,又何必非得去“老北京炸酱面”那感受所谓的老北京呢?说您不会怎么办?简单啊,学啊。

  其实,这“讲究”关键就是三个字“精气神”,什么时候都不能失掉自己的“格”。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心里头明白就得,咱既不能做强弩之末,也不能爱咋咋地,活出一个自我来,挺好。

  别让外人笑话,咱这日子,就得真讲究,别将就,自己看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就得。您说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北京人 老北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