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广东启动“登峰计划” 打造20家高水平医院

广东启动“登峰计划” 打造20家高水平医院
2018年06月07日 03:23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广东启动“登峰计划” 打造20家高水平医院

    本报记者 李振 广州报道

    “在全国纵向排名优势不明显,在省内横向分布不均衡。”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毫不避讳广东优质医疗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6月6日,在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启动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广东省财政计划在2018~2020年安排60亿元支持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

    据了解,“登峰计划”将分两批推出20家左右重点建设医院,以期推动重点建设医院的医疗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科技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争取到2022年,建成1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和若干个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卫生领域专家、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登峰”并非普惠,而是对某一专业或工程的主攻达到国内或国际顶峰。

    补优质医疗资源短板

    段宇飞介绍,广东优质资源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全国纵向排名优势不明显和在省内横向分布不均衡。

    在复旦大学公布的“全国排名前100家医院”名单中,广东入选的医院仅有9家,数量排名全国第三。与北京的21家和上海的20家相比,广东的差距依然较大,与近年来高水平医院建设发展迅速的湖北、四川等兄弟省份相比,优势也不明显。

    在优势专科和院士等拔尖人才上也存在短板。数据显示,广东现有10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有35个专科进入全国专科排名前10,而北京、上海的数量分别为105个和74个。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量上,广东仅有2家,远落后于北京的16家、上海的4家和湖南的3家。在医疗卫生系统两院院士数量上,广东仅有5名,与北京的126名、上海的62名相差甚远。

    段宇飞强调,广东优质资源在省内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其他地区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在总量和分布上极为不均,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按照广东省卫计委的规划,2018年5月开始,首批将推出9家重点建设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5家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医院作为“登峰单位”,以及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汕头市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湛江市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家医院作为“登峰培育单位”。

    2018年下半年将再遴选11家左右医院,作为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其中包括粤北地区1家医院,和若干家专科医院等有较强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医院。

    廖新波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要打造高水平医院,确实广州是最具备条件的。但要在某一个专科领域“登峰”,在广州之外还可以打造别的专科医院。

    随着“登峰计划”的推出,将会有20家医院享受资金支持,对每家医院的投入将达到3亿元左右,这些钱将用于人才引进、重点医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上。

    段宇飞透露,广东省下拨的建设资金将由广东省财政厅直接拨付至项目医院,由重点建设医院自主预算管理及使用,重点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原则上不得用于基建。

    未来还将新增2-3名院士、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6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取全国百强医院达15家以上。在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建设医院解决疑难复杂重症的医疗技术水平能力,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要明显提高。

    应加强医教研产联动

    《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建设单位要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和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最终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重点建设单位要瞄准临床专科国际前沿,统筹全省资源,科学布局和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临床专科,争取呼吸、肿瘤、心血管、老年病、传染病、脑血管、儿童、妇产、口腔、精神、眼科、肾脏病、血液病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

    《实施方案》还提出,要制定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计划,进一步整合引智资源,靶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实验室,设立一批专科专病研究院(所)。

    “登峰计划”的重点一部分在于补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的短板,一部分侧重于“建高地”。广东希望凭借“登峰计划”,实现争取到大平台、大项目、大专家、大团队等高水平医院的要素。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在卫生健康领域,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等)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需求的提出者、问题的发现者、科研工作的实施者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者。

    “过去,医院比较重视基础研究,更多关注发表论文、申报专利、获奖,对以解决临床应用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重视不够。”代涛建议,广东要加强医教研产联动,积极推动医研企结合,完善科技创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撑。广东的市场机制比较活,在医疗器械研发、新药研发、重大传染病防控、重大慢病防治等领域可以加强医教研产联动。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