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香里品评“上海细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4:15 新民周刊 | ||
如果对上海的市井生活和这些年的都市面貌变化感兴趣,可以去看一看“新上海百多图”,那里有上海细节和都市记忆。 撰稿/钱亦蕉(记者) “陈村的文字,刘大鸿的上海细节,淳子的咖啡”三人组合活动在卢湾区图书馆展
走进绍兴路、陕西路口的上海卢湾区图书馆会心楼,在柔和的黄色灯光下,“客厅”墙上装饰着此次展览的主题油画,在飘着咖啡香的空间里,人们三三两两聊天、看画,还可以翻翻一旁书架上的新书,好像真有一种安详雅致的文化沙龙的味道。淳子说,她很愿意能为这样的文化活动提供一个平台,不论是电波里的,还是在真实的空间。 陈村则认为,刘大鸿和他学生们的这些作品,“能体现上海市井的细节,也是一份都市记忆,很不错”。正因为对这些画感兴趣,他答应为一些画配上文字,希望今后能一起结集出版。在撰写文字的时候,陈村又从自己在上海生活多年的体验出发,挖掘出画面背后的文化意蕴。比如,在为油画《早餐多“四大金刚”》配文时,他写道:“‘大饼!油条!老虎脚爪!肉馒头!’过去的弄堂里,小鬼头(小孩)灵巧地将手从掌到拳头变化着,倾诉他们向往的早点。二两粢饭包根油条,上班途中,一边走着一边捏着一边吃着。生煎馒头、糍饭糕、豆腐浆(淡浆、咸浆、甜浆)。著名的阳春面。‘包脚布’等等是后来的发明。一天的早晨从它们开始,何等愉快!”而另一幅图《雁荡路多露天吧》,他的配文更显历史感,“我家原本曾在雁荡路上,‘元昌里’那老房子我还保留着,供着我的户籍。一条平常的马路,一旦成为‘步行街’,就要变出许多时尚花样。有天深夜,我在《吴宓日记》中读到,前辈到元昌里去找毛彦文小姐,不禁一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史。走过雁荡路的人不会在意,附近有一些名人住过的亭子间,有孙中山的故居,有红色的‘渔阳里’。” 刘大鸿虽说是来自青岛的上海新移民,但对上海市井的关怀一直是他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着一种用图画来记录都市面貌和历史的工作。“新上海百多图”的创作始于1992年,这是一项计划耗时20年的工程。从当年开始,刘大鸿和黄启后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参与到“百多图”的创作中。 这两年,除了广义的“新上海百多图”之外,刘大鸿还带着学生们开发出了这个大题目下的小标题——“新天地百多图”。从展出的一些作品看,因着时尚所带来的魔幻元素,“新天地”主题绘画中,有不少充满灵气的优秀作品,比如宋智容的“新天地魔方”和于宛灵的“新天地迷宫”等等,经过多年的“百多图”磨合,学生们的作品似乎更上了一个台阶。刘大鸿觉得,“当学生们深入观察生活的时候,生活反而教会他们艺术不是单纯只有一种方法,让他们体会到‘社会是模特’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刘大鸿还特地为“新天地百多图”设计了多种绘画衍生产品的可能性,比如香烟盒、明信片、扑克牌、装饰盘等等,而目前装饰盘已投入生产。-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