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苏沃:我对战争持怀疑态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19:01 外滩画报 | ||
著名美国战地摄影师安东尼·苏沃近日来到上海,参加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以及荷赛大师班, 并在上海美术馆内举行了其首个中国个展。展出的约50 幅新闻图片,都是摄影师本人于1987 - 1999 年间在世界各地战场上目击的一个个瞬间。 文/杨圣捷 图/ 彭辉
当三十余年前,罗伯特·卡帕在越南丛林中随着脚下一声巨响灰飞烟灭时,他不仅严格定义了以自己为楷模的所谓“战地记者”,还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伟大的战地记者的最终归宿就是死在战场上。 现在,战地记者对于战争的热衷已经远远超过了参与战争的士兵本身。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为了金钱,或者新理想,前赴后继地进入战乱地区,即使是炸弹和“斩首”也不能阻止他们, 但成名已久的美国战地摄影师安东尼·苏沃(Anthony Suau)却已萌生退意。 “我想告诉大家,战争的神话诱使人们产生英雄主义。”他在图片展的展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这位已年过半百、身经百战,曾获得过1984 年普利策新闻奖、1997 年世界新闻图片奖(荷赛) 以及1995 年罗伯特·卡帕金奖,与《时代》杂志长期签约的摄影师,不仅彻底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战场,还出版了反伊战系列图录《害怕》(Fear This),成为一名与麦克尔·摩尔(电影《华氏911》导演)并肩的反战激进分子。 见证这个混乱的世界 早在苏沃10 岁的时候,他就获得了第一架照相机。 在他成长的年代,冷战正酣,他所受的教育也充满意识形态色彩,苏联被形容为一个“罪恶帝国”。“最初我的想法非常单纯,想长大后去‘罪恶的帝国’ 看看,将他们的生活拍摄下来。”苏沃告诉记者,一直到1980 年代亲临苏联之后,他才感到俄罗斯人与美国人几乎没有区别,唯一有区别的便是意识形态教育所诋毁的对象成了美国。他说:“两个国家利用人民在心理上互相攻击,这一点让我开始对战争背后的真实一面产生了好奇。” 1984 年,年仅30 岁的苏沃来到了埃塞俄比亚,摆在他面前的不是美好的非洲大草原,而是由于饥荒导致的尸横遍野的惨状。他怀着巨大的悲痛,拍下了当时的情景。这一组新闻图片被刊登在《丹佛邮报》上,由此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最佳专题图片”。自此, 苏沃开始了自己更为专业的新闻摄影生涯。他的工作场所就是那些最动荡、最危险的地方。 2003 年3 月15 日旧金山街头的反战示威者用骷髅头模型表达他们的态度1987 年6 月,韩国总统大选出现舞弊行为,民众走上街头呼吁民主。苏沃当时已在韩国为《时代》供稿三年。 1987 年12 月18 日,他拍下了一位母亲哀求防暴警察释放她在反政府游行中被捕的儿子的场景。这名母亲扑向将街道堵得严严实实的警察,在盾牌上哀声痛哭。这画面与马克·吕布在反越战游行上拍摄下的少女手持鲜花与国民警卫队对峙的那幅著名照片如出一辙。当年的荷赛奖,也因此颁发给了苏沃。 之后,苏沃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上每个混乱现场:1989 年的柏林墙倒塌、1991 年海湾战争时期的土耳其动乱、1993 年的波兰、前南斯拉夫、1994 年的卢旺达种族屠杀、1995 年的车臣、1999 年的科索沃战争,及2001 年的 美国对阿富汗战争.. 在车臣度过地狱十天 不过,给苏沃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俄罗斯对车臣的战争。“当时叶利钦政府不允许任何记者跟随俄罗斯军队, 每次交火,我们都是呆在车臣一方。 拍下的图片都一样,就像新闻发布会。” 苏沃说,但他后来却得到了一张战区通行证,与俄军一起呆了十天。“这是唯一一张通行证,其他几百名记者就没我这么好运气了。”苏沃告诉本报记者,“可这是我人生最坏的一次经历。” 废墟和死尸,在他面前呈现的是这辈子从未见过的地狱场景,几乎令他崩溃。“当坦克压过横在街头的尸体时, 士兵们只觉得这是一块绊脚石,我亲眼看见这具尸体被压得扁平,这种场面过于变态。”他回忆道,“有一次,我们看着一位老人缓缓走过两旁埋伏着几十个狙击手的空旷街道。我担心他随时会被射倒,但最后他安全地走过了这条街道。我将他的身影记录了下来。在他离开后,俄军的成百上千的坦克开始同时向那块地区开火。在我耳旁至今还是这种声音,炮弹在你头上飞来飞去。” 在一次行动中,苏沃偷偷地缩到一旁对着即将进攻的大楼进行拍摄。车臣方面的狙击手发现了这个形迹可疑的“侦察兵”,一颗子弹由此向苏沃呼啸而来,在离他头部几十公分的地方,子弹重重地钻入泥土。苏沃唾沫横飞、指手划脚地向记者模仿着当时的那颗子弹: “现在,当我躺上床睡觉的时候,还会传来当时的那声巨响。” 当时苏沃的内心谴责着俄罗斯对车臣的主动进攻。但是,当2004 年在别斯兰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他的观念生了改变,他开始认为俄罗斯对车臣的军事行动有正面的意义。苏沃表示:“战争的每一方都对自己的人民灌输着自己的谎言,就看外界的人更相信谁了。” 我可以收手了 1995 年的罗伯特·卡帕金奖最终被颁给了苏沃,表彰他在车臣战场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成就。可是,他却由此患上了严重的战争后遗症,并逐渐走向反战立场。 “9·11”之后,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苏沃反对这场战争。他对记者表示:“不是所有战争都是谎言,但大部分战争都会欺骗民众的情感,甚至有着不可见人的内幕。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我便持怀疑态度。” “美国人并不太关心世界局势,只关心娱乐事件。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世界局势的搅动者。”苏沃说,美国人对战争题材的报道特别感兴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得迎合美国公众的口味, 所以我反复拍摄战争题材的图片。” 战争期间,苏沃去阿富汗进行了实地拍摄。伊战打响后,他在美国各地记录下各种与战争有关的人民生活, 并分别出版了相关的两本书—《喀布尔/纽约》和《害怕》。当被问及《害怕》的书名所指为何时,苏沃回答说:“原本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恐怖分子害怕美国,但是当我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一个两三百人的欧洲城镇里都会看到美国国旗,我立刻明白了这个标题的另一层意义:全世界都害怕美国。” 在欧洲生活多年后,苏沃感到美国陷入了一个怪圈。“你认为我们比较自由。确实,你可以说,你可以报道,你可以游行,你可以将总统骂得狗血喷头,但这也是政府的一种策略。他们允许我到处旅行报道拍照,将世界上角落中的事情都展现给公众,但只要你做了对他们主导政策不利的事情,他们就会给你穿小鞋。”苏沃言出有因,随着这本带有明显反战倾向的书《害怕》出版后,许多杂志和报纸中断了与他的合作。 在上海,苏沃遇见了同属一家经纪公司的时尚摄影师Nadav Kander。他感叹道:“他可比我有钱100 倍呢!我觉得自己拍时尚图片也不会差,但是这没有太大的挑战。”苏沃表示,在这次荷赛大师班上,他不仅会讲述自己的拍摄故事,还想告诉大家,身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不要只顾着赚钱,要有自己的理想。“我不反对他们到最危险的战场上去,只要有满腔热情。”他说。但是苏沃自己将来再也不会去战场了,因为他看过了太多惨不忍睹的场面:“我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就像我小时候想要拍摄自己想拍摄的东西一样。我已经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可以收手了。” 安东尼·苏沃 1956 年出生于美国。1991 年正式成为《时代》杂志的签约摄影师。1984 年,他因拍摄埃塞俄比亚大饥荒获得普利策“最佳专题图片”奖。1996 年,他因在俄罗斯对车臣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刊登出富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获得罗伯特·卡帕金奖。现在,苏沃以《时代》的新闻记者身份常驻巴黎。之前他曾出版过许多书籍,包括2003 年的《喀布尔/纽约2001》,描写了他在“9·11”之后跟随塔班撤退的经历。以及2004 年的 《Fear This》,关于美军在伊拉克的侵略战争时期的情况以及美国人民的生活。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