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圆明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18:05 外滩画报 | ||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 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雨果。 文/ 李琴 图/ 孙博
两年前,时年35 岁的中央电视台导演金铁木的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在电视上播出,一鸣惊人。今年9 月,金铁木的另外一部纪录片《圆明园》从小屏幕转战大荧幕,在人民大会堂和圆明园两地举行首映礼之后,将在全国院线铺开—这也是中国纪录片电影史上是第一次。 金铁木说,《圆明园》和《复活的军团》气质相似,它们同样扮演着答疑解惑的角色。后者以兵马俑切入讲述秦朝的秘密:秦军强大的根源在那里?它如何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又如何迅速衰败?《圆明园》要讲述的则是一个园林折射出的清朝历史:一个怎样的园林才能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为什么这个园林最终葬身火海?从秦朝到清朝,从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封建王朝,到最后一个,中间隔望着2000 多年的历史。而金铁木挖掘这两个王朝的秘密,中间只间隔了两年。 金铁木,平头,小胡子,甘肃兰州人, 自称是秦人后裔—他母亲是甘肃天水人,而天水曾是中国最早的秦国属地。 他总说自己长得像兵马俑,这也是他当年用三年的时间去拍摄一部《复活的军团》的原因之一。金铁木说话干脆、利落, 很容易激动,这和他作品的风格很接近: 客观又不乏煽情。 《圆明园》也煽情,最典型的就是片尾, 将圆明园付之一炬的那把大火,拍得动情之极,片子到了此处便戛然而止。金铁木说,《复活的军团》当年的成功,就在于内容打动人,让中国人在这部影片中重温了历史的荣耀。而《圆明园》里表现出的感情更为复杂,姹紫嫣红开遍,尽付于断井颓垣,更是大喜大悲。金铁木说:“圆明园究竟象征着什么?片子的前2/3 部分都在努力说明这一问题。”他自问自答:“圆明园是中国人被伤害的象征, 但不能遗忘的另一点是,圆明园也代表着中国人建筑艺术上的鼎盛时期。” 金铁木说,《圆明园》是“用做故事片的方式做纪录片”。片子是从一个外国传教士的眼光来看圆明园的历史,这个主线人物就是来自意大利的宫廷画家郎世宁,他参与了圆明园最初的设计和建设,圆明园里有一栋法国枫丹白露式宫殿, 俗称西洋楼,便是他设计的。他在中国宫廷的时间很长,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八个主要人物,康熙、雍正、乾隆和咸丰四个清朝皇帝、英法联军统帅和另外两位传教士。 建筑奇葩圆明园 《圆明园》力图还原这一个建筑奇葩。始建于1707 年的圆明园素有“万园之园” 的美称 。对于圆明园,最著名的描述来自法国人雨果:“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 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据圆明园管理处原副主任张恩荫介绍,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 余亩。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时期,用倾国之力,以空前的规模扩建。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续建没有停止。前后五个皇帝耗时150 余年建成圆明园。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出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的神秘之处更在于它内藏的珍宝。掠劫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事后撰写了大量回忆录, 从中可见一斑。一个法国炮兵队长在《纪实》中说:“圆明园中堆积如矿山似的财宝和国内所有各种珍奇物品。”一个英军随军牧师写道:“一箱箱的皮货、瓷器和绣花的衣鞋”,“二百来米高的金菩萨”, “一箱箱黄色御用瓷器,这些杯子上镌着五爪龙纹,手工极其精细。”一个英军秘书这样描写他看到的:“桌子上面,摆着最精美的景泰蓝,瓷器和珐琅质的瓶子和杯盏, 镀金的和纯金的钟,有几个是法国制造的; 还有很大的镜子,镶在贵重的框子里面。” 一切都像是传说,很少有人能够亲眼目睹圆明园。重建圆明园是一个太过恢弘的计划,即使只是在影像世界里 。金铁木每念及此,便兴奋不已。金铁木自称《圆明园》是史诗电影,大历史,大制作。93 分钟的影片,逾千万的投资,多半都砸进电脑制作。剧组请来 以《指环王》、《金刚》等片成名的新西兰特效工作室维塔数字来做后期特效。据金铁木介绍,纪录片里实景很少,一些实景片段是在承德避暑山庄拍摄的,那里的许多建筑与圆明园相似 。 更多的影像 由电脑制作而成,还原的最重要依据是当年的宫廷画家唐岱、沈源所绘制的圆明园40 景图。这组图现藏于巴黎图书馆,有四十对幅,右图左咏。火烧圆明园之时,该组图成了英法联军的囊中之物。《圆明园》还原了组图中40 景的大部分, 金铁木说:“这是真正的万园之园,绝对美轮美奂。” 1722 年春,牡丹花开,年幼的皇子乾隆与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同时出现在圆明园中的牡丹台。据专家考证,这可能是三代皇帝唯一一次聚会,影响了之后大清近百年的历史。这场记录于清宫帝王系谱中的“三皇聚会牡丹台”,是《圆明园》的一场重头戏。牡丹台,以牡丹著名。但找到足够的牡丹花群却大费周折,更困难的是, 如何将牡丹花、牡丹花中的“皇帝们”和电脑搭建而成的“牡丹台”天衣无缝地合成在一起。“一切就像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铁木说。 圆明园被毁之谜 金铁木反复强调一句话:我希望还原历史的真相。 虽然学外语出生,金铁木对历史却情有独钟。“我对一切影响中国进程的历史感兴趣。”他说。之前的《复活的军团》探寻的是秦帝国覆灭之迷,《圆明园》关注的是圆明园和大清帝国的衰亡史。接下来的两部片子同样是关注历史:一部《玄奘》,金铁木要重走玄奘西行之路,还原被误解的唐僧和西游记,借此反映整个大唐盛世; 另一部是为2008 年北京奥运会拍摄的关于秦始皇的电影,欲再现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地宫工地上各80 万劳役大军的场面。 为拍摄《复活的军团》,金铁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写剧本。他查阅了大部分与秦朝有关的书籍,俨然成了一个“秦史专家”。 为了《圆明园》,他又变成了“清史专家”, 请来人民大学前校长李文海等三位国内最顶级的清史专家为影片把关。影片最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圆明园被毁之谜。 有中国“戏剧先疯”之称的张广天最近推出话剧《圆明园》,宣传语是“还原历史的真相”。不同的是,纪录片《圆明园》以1860 年的大火作为结尾,而话剧《圆明园》则以此开始—1860 年,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焚劫之后化为焦土,但之后屡经土劫、木劫和石劫,最终沦为废墟。 金铁木说,张广天强调的是,真正毁掉圆明园的是中国人 ,纪录片《圆明园》的观点则相对主流,毁掉圆明园的是帝国主义和腐朽的大清帝国。 张广天的“中国人毁掉圆明园”之说并非首创,英法联军的指挥官事后撰写了许多回忆录:圆明园被毁,直接原因是英法联军的报复行动,但诱因却是清政府。火烧圆明园之前,英法联军曾与清政府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通州谈判时,清政府答应了英方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比如,双方在“跪与不跪”上争执不下, 英方拒不接受,最终被清政府羁押。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开始时并没有烧毁圆明园的企图。三日后,清政府在武力胁迫之下交还人质, 39 名人质,生还者仅18 人。英国公使额尔金遂决定以火烧圆明园作为报复,他在声明中说:“余可以要求巨款,以惩戒清政府,然其罪恶如此,岂区区金钱可以救赎..故反复衡量的结果,只有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 否则遇难诸君之仇永不可复,而且此举能给中国皇帝以极大的打击。” 金铁木说,在《圆明园》第一版里曾详细描述了这一情节,但最终还是删掉了。更多的篇幅留给了火烧圆明园之前中国和英法联军的三场战役,其中又以八里桥战役为重。金铁木将这场大清骑兵对阵英法联军火炮的战役称为“两个时代的战役”:“圆明园的毁灭很悲壮,它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战争的结果。” 著名的八里桥战役是一场灾难。1860 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攻陷大沽口炮台,占领天津,进军通州,直逼北京。在通州八里桥,名将僧格林沁指挥的清军与联军相逢。然而25000 名骑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组成的中国武装败于一小群欧洲人,法国和英国的炮兵完全压制清军的弓箭、长矛、刀和破旧的炮。清军最终全军覆没。“这一场战役已经预示了清朝的灭亡命运。”金铁木说。 拍摄这场战争并不容易,北京的冬天,地冻山寒。骑兵全部由群众演员扮演, 一遍遍冲过来,然后再摔下去,两小时内,三个人被送进了医院。金铁木用夸张的语调说,这是他拍摄生涯中,最痛苦、最郁闷的两个小时。 圆明园里的皇帝们 金铁木在片中设置了一个角色,即当年火烧圆明园的英军牧师麦基。此人写了大量日记,描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在《圆明园》中,麦基的日记以旁白的形式出现。牧师麦基和历经中国三代皇帝的传教士、宫廷画家朗世宁,两个神职人员以上帝的名义,忠实描述了他们眼中的圆明园和清廷生活。 从雍正到咸丰,清朝皇帝长期居住在圆明园,而他们的终点也和圆明园有关。雍正于1735 年死于圆明园九州清宴殿,道光皇帝于1850 年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死于热河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是在1860 年从圆明园开东大门仓皇出逃的。 金铁木说,圆明园是大清帝国真正的统治中心,皇帝并不在故宫,圆明园因此就成了讲述大清兴衰史的最好载体。 圆明园隐藏了太多清廷的秘密,纪录片就从四个皇帝的故事讲起。四个皇帝的扮演者全部按照当年皇帝的画像挑选,力求形神皆备,片子更着力于还原皇帝们在圆明园的生活。金铁木自信地说: “这是影视剧里第一次真正还原这些清朝皇帝。” 《圆明园》讲述的第一个皇帝是康熙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赐给皇四子胤 ( 即后来的雍正帝)的花园,1707 年建园之初,康熙就曾亲临圆明园游玩。但康熙留给圆明园的更多是一个老人的背影。 晚年康熙,史书资料颇多。当时储位未定, 九子争位,康熙也因此大伤元气,抑郁成积离世。之前他曾说:“日后朕躬考终, 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圆明园》从朗世宁的视角去讲述康熙, 一个雄风不在、无能为力的康熙大帝, 他在圆明园里走着,孤独、惶恐。 争位成功的雍正是最重头的人物。纪录片《圆明园记》中的“雍正”解释, 所谓圆明园,即“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取格守圆通中庸、聪明睿智之意。雍正于1723 年即位之后,大力拓展康熙赐予的园林, 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避喧听政。 自此,圆明园开始成为中国真正的政治中枢。 “ 康乾盛世,雍正其实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金铁木说。尽管其为人冷峻、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功大于过,《圆明园》里着力于强调雍正是最为勤勉的一个清朝皇帝,大量宫廷密档显示,雍正平均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一年最多在生日和祭祀时候休息两天。雍正之死,始终是一个被层层浓雾覆盖的历史谜团。官书上对雍正之死的记载非常简单,所以其死因也引来许多猜测,有传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还有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金铁木介绍说, 雍正的死是片中最令人争议的一个情节, 纪录片的设定是,雍正沉溺丹药,死于丹药中毒。 之后的乾隆帝,在位长达六十年, 他在圆明园内出生和成长。即位之后, 乾隆继续将圆明园视为最主要的帝王宫苑。在他长久的皇帝任内,非常热衷于扩充它的规模。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乾隆新建了长春园, 在东南并入了绮春园。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 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金铁木说,乾隆绝不是《还珠格格》里那个风流成性、慈眉善目的皇阿玛,他自大狂妄、刚愎自用,为人重奢靡,好大喜功。乾隆留给嘉庆的已不再是什么盛世, 而是一个矛盾丛集、问题成堆的正急剧走向没落的衰败王朝。历经嘉庆、道光, 圆明园里的最后一个皇帝咸丰最终只能仓皇出逃,将圆明园留给了一把大火。 《圆明园》也由此落幕。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