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冯小刚如何“哈姆雷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1:59 新民周刊 | ||
且看冯小刚如何“哈姆雷特” 过去只属于张艺谋,而今却轮到冯小刚了。 撰稿/石 川
《夜宴》上映,理所当然是本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们热衷于讨论冯小刚的转型:原来那个本土的、当下的、草根的、痞子的、诙谐的冯小刚不见了,如今看到的却是一部全球的、古典的、华丽的、压抑的、悲怆的五代十国版的《王子复仇记》。有人不免惊诧:这哪里是什么转型,简直是在后空翻、拿大顶。也有人津津乐道于那股子满是莎士比亚味儿的台词,尤其是从葛优嘴里说出来的那句:“贵为王后,母仪天下,睡觉还蹬被子……”。于是,有鼓掌的,也有笑场的;有满头雾水的,也有不以为然的。总之热闹着呢!这种热闹,过去只属于张艺谋,而今却轮到冯小刚了。 《夜宴》的这种热闹,一半应归功于它的编剧。他们竟敢改编和移植莎剧,这对于一向积贫积弱的中国电影剧作界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竖大拇哥的大喜事儿!过去在西方电影界,改编莎剧被看作是挑战剧作家才华、实力和水平的一项“极限运动”,美国、俄国、法国、日本那些最重量级的编剧、导演都喜欢拿莎剧说事儿,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手段。这回咱们也有了《夜宴》,总算能在上面那个名单里再加上几个中国人的名字。 并且这个改编,也还算得上有创意。虽然它的剧情架构依然是一部由情欲、权谋、男女、仇杀等等莎士比亚母题编织起来的宫廷传奇,但它们也都各自被换上了一副新的面孔。如果说莎士比亚是一盒积木,那么冯小刚和他的剧组就是一群拿这盒积木搭房子玩儿的孩子。 你看,原本《哈姆雷特》是出性格悲剧。虽然沙翁也刻意描绘了权力,但他更为关注的显然是权力角逐背后掩映的一种深刻的人格分裂。“生存还是死亡?”这对于那位瑞典王子来说,就像是一道无解的谜咒,映照出徘徊在他灵魂深处的不安和恐惧。在复仇与妥协,弑父和屈从之间,人类一种普遍的生存态度得以放大和展示,使得辗转于权力和情欲疆场的芸芸众生,在哈姆雷特式的天问面前看到了自己的投影。但《夜宴》的剧情却淡化了对人灵魂的拷问,而是让笔触重新回到权力本身,并且将人们对权力的贪婪、攫取灌注到婉后这样一个阴险、歹毒的女人身上。厉帝尽管暴戾,但骨子里仍不失浪漫。他爱江山更爱美人,集凶残与滥情于一身。他既是悲剧的始作俑者,也最终成为悲剧的牺牲品。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那些耽于情色的权力拥有者可悲的宿命:他们一生残暴成性,杀戮无数,但最终还是绝望地死在了负心女子那柔软而冰冷的怀中。 然而婉后也没有好下场,在她登上皇权宝座的那一刹那,一柄尖利的飞刀从冥冥中猛然穿膛破肚而来,血光四溅中,她也惶惑地倒在人生最辉煌也最孤独的那一刻。也许在冯小刚眼里,这就意味贪婪和占有的大结局,不是两败俱伤,就是尸横遍野。 在这个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结局里,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借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式的中国权力哲学,对莎剧原型的一种释义和重构,也看到了冯小刚对莎士比亚厌女癖式欲望与仇杀逻辑的继承和延续。但从一种西方想象东方的视角看,这不免让章子怡变成了巩俐——因为这回她所扮演的挣扎在欲望与复仇之中的婉后,在西方人的想象中,原本应该属于巩俐——一个关于东方女性欲望的性感而扭曲的能指。-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