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一个学校有公私两校名 记者调查揭开谜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8:07 大河网

  大河网讯学校大门口挂的招牌与录取通知书上的校名性质完全不一样,面对“一校双名”的局面,困惑的学生家长写信向本报寻求答案。记者调查发现,这是学校在转制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明年这一怪现象有望消失。

  【家长困惑】

  一个学校两个校名

  这位署名为“学生家长”的读者来信说,自己的孩子今年刚刚考上虹口区的上海市民办新江湾高级中学,成为该校的高一新生,学费一万元一年。不想,孩子第一天去学校报到回来后就气呼呼地说学校“真怪”:门口挂的牌子是“上海市江湾高级中学”,而不是通知书上的“民办新江湾”。起初这位家长还不相信,直到他自己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来到水电路1588号时,才证实孩子的话不假。而且,据学校门卫说,每个年级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我真弄不明白,这所民办学校为什么要

  隐姓埋名呢?”于是他致信本报,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记者调查】

  揭开双名学校面纱

  记者来到水电路1588号,发现校门口和教学楼的外墙上果然都挂着“上海市江湾高级中学”这几个大大的铜字。那么这里又怎么会是上海市民办新江湾高级中学呢?记者就此询问了学校保卫处,得到的回答是“民办新江湾就是江湾高级中学,只不过前者是民办学校,后者是转制学校。”

  记者又找到了该校的一位姓何的副校长,他的一席话总算让记者摸着了头脑。据介绍,这所学校现在确实是民办新江湾学校,但是它的前身是转制的江湾高级中学。2005年,虹口区教育局规定区内转制学校都要改为民办学校,因此在2005年的9月,学校就更名为上海市民办新江湾高级中学,并从当年开始招收民办编制的新生,现在学校的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就全部按照民办的体制,由私人企业成立董事会管理教学。学校目前还有高三年级的学生是按原来转制时期的制度招收的,所以学校门口至今仍保持着江湾高级中学这个名字。

  何副校长说,尽管共用一个校址,但目前的局面其实就是两所学校并存,并且这两所学校有各自不同的校长和管理层、教师编制和学生,这在管理上确实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校门口的校名能够早日“名正言顺”,以免引起更多的误会。“等到明年6月份,高三年级的学生全部毕业后,学校就可以更换门口的校名为‘上海市民办江湾高级中学’了。”

  【主管部门】

  转制学校明年消失

  虹口区教育局中教科的负责人说,民办江湾高级中学的情况实际上是“历史遗留问题”,在从转制到民办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校都遇到了这样的一段过渡期,不过目前只有江湾中学才面临学校更名的问题,所以要等到明年6月高三毕业后才能彻底解决“校中校”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沪上部分公办学校“变身”为公办转制学校,从此上海的中小学分为公办、公办转制和民办三种。虽然其“公有”身份不变,但转制学校在招生、收费、教师聘用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采用民办机制进行运作。比如,家长对转制学校有择校权,学生可以跨地区报名,但是收费也高出一般的公办学校。

  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大,转制学校的存在已经显得有些尴尬。从去年起,市教委作出决定,要在两年内把本市范围内的上百家转制学校进行改革———要不转回彻底公办,要不转成彻底民办,界限清晰,不再拥有所谓的“转制”身份。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校选择转为公办,比如静安区的七一中学、静教院附校等,而有些学校则转为民办,如上述的江湾高级中学。

  “原则上说,转回来后的学校应该是‘一校一制’的,但也有个别学校为了平稳过渡采用‘一校两制’的办法。”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如果转制学校改革后收费高于改革前的收费,容易引起家长和学校矛盾,所以一些学校不得不保留改革前的管理体制,只在新招收的学生中采用新的体制。 (戴玮 蔡玲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