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刚开学就"读不下去了" 大学入学教育莫成"点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0: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解放日报报道,开学不到两周,某知名高校一位新生的母亲,陪着孩子到学校教务处求助。原来,这位学生已习惯于根据老师的周密安排进行学习、习惯了高密度的测验,到了大学很不适应,茫然无措,觉得“实在读不下去了”。据悉,新生“不适应症”现象在高校比较普遍。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校应充分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缩短适应期。

  到了大四才“明白”,太晚了

  据一些高校辅导员反映,不少一年级新生对全新的学习节奏、住宿环境、人际关系等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有的习惯于老师的灌输和安排,开学选课时要自己选老师、排时间,就乱了手脚;有的带着高中时“优等生”的优越感进校,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同学和老师的“中心”,情绪低落;有的不知道如何处理寝室人际关系;还有学生把考进大学看成“苦难的终点”,认为可以彻底“无拘无束”了……一位大四学生说:“到了高年级,我才知道应该珍惜大学的各种资源,但明白得太晚了。”

  调查发现,尽管本市高校都为新生设置了入学教育,但许多仅限于“全体开大会,领导讲校史”,上一堂大规模的思想教育课。不少学生反映:“缺少具体和感性的指导,听下来收获不大。”

  国外名校花4周教“上大学”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认为,大学入学教育不应成“点缀”,需充分重视、充实内容、创新方法。应设计较系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学,在大学里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学习……“别让学生到毕业时,还不知道大学是什么。”这对学生本人和社会都是损失,对高校教育资源也是浪费。

  叶志明认为,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如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德大学、昆士兰大学,花两周时间教学生“如何上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名校则安排了整整四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他们设计了完整的新生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细致的学习手册人手一册,内容包括“怎样听课”、“怎样提问”、“怎么参与教学实践”、“如何完成大作业”、“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与活动”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

  部分高校探索入学教育新模式

  据了解,上海市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入学教育新模式。上海大学今年新生入学教育为期两天,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教授,乃至师兄师姐、校医和校园派出所警官等都是“讲师”,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了解大学生涯。“讲师”们备课十分精心。如学工部老师以外地某大学禁止大一新生在寝室里使用电脑,以及大一新生最容易成为“补考族”为例,教导学生如何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在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三位院士同台为新生上课。裴刚院士讲述当前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将国内尚未完善的制药工业等问题呈现给学生,希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贺林院士告诉学生,不要急功近利,要广泛学习基础知识,再有所偏重地发展。陈亚珠院士希望学生“一专多能”,创造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

  复旦每个新生班都有的《我的阿拉丁神灯,在复旦》一书,收集了几十位高年级学生的经历和感悟。参与编辑的徐红老师说,希望新生从中获得启迪。(徐敏、彭德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