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称真正做研究者一年发一篇论文都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0:15 青年周末

  一级期刊全给浙大发论文也不够

  青周:可我看到有您和学生联合署名的论文啊?

  包:我确有与学生联名的,三种情况,一是我确与学生合作研究了,如将学生的论文从资料到文字大动手术,一篇;二是我的论文让学生挂名,让他们能毕业拿到学位,一篇;三是学生论文,杂志也同意发了,但说必须有导师挂,一篇。情况就是如此。但我也无法每年在一级刊物发那么多文章,其实每年一篇都难,所以没法帮学生了。

  青周:为什么要您帮学生呢?

  包:

浙江大学要求博士生必须在一级刊物上发论文才能拿学位。

  光我所从事的宋代史这个历史学的三级学科研究领域,全国大约有近百个教授,更多的副教授以下专门研究人员,加上近百个博士研究生。

  但每年这些“一级刊物”可以提供的版面,绝不会超过二十篇论文。这些版面全部拿来给我们浙江大学的教授学生来发表论文也不够。实际上博士研究生在一级刊物发表论文,是不可能的。

  青周:您不觉得这样严格要求是为了提高咱们的学术质量,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包:我并不怀疑浙江大学出此规定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之初衷。但只要稍微计算一下,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现在我三个在读博士生,都不知道如何拿这个学位,根本不可能在一级刊物发论文。

  我有几位博士生,答辩了,拿了毕业证,但没有学位证。要等他们发表了论文才能拿。有几位学生毕业后是自己出钱将毕业论文印成书,算成“论文”,才拿到学位的。

  校方鼓励师生联合署名

  青周:那您觉得他们够博士毕业水平了么?

  包:不能说他们很优秀,他们的论文外审(现在都匿名)都通过了,答辩也通过了,应该算合格。

  青周:是不是其他学科发表论文很简单呢?

  包:应用学科大多做得到。他们杂志也多多了,而且一篇论文好多人署名。但历史学极少联名发论文,所以有人鼓励我们也应该学生的论文老师来署名。

  青周:谁鼓励?

  包:校方。

  青周:这是他们给你们的对策?

  包:可能是以他们自己学科的经验作推广。

  我觉得在浙江大学的历史学科,大概没法再招博士研究生了(硕士生略好,经多年努力,已经不必发论文了)。也正因此,我们以前流失了不少好的生源。有些学生本来想报考浙江大学,结果了解情况后。改考别的学校了,现在还来考的都是不了解情况的。

  青周:这次您出了声明之后,看到真正的人才您也狠心不理他们?

  包:我不能看着学生跳进这个火坑。我是一个系主任,当然希望来考本系的学生越多越好,但目前情形,我将他们拒之门外是为了不害他们。

  我同意研究生得有一定的淘汰率,而浙江大学对历史学的这个规定,根本不是“淘汰”,是什么你想吧。

  有人想和我联名发声明

  青周:依您看,怎么改合适呢?

  包: 这场“改革”对历史学来说,出助研经费的条款错了,应该取消,很简单。

  青周:就这么简单?对于其他学科呢?

  包:对其他学科,这个“改革”是否合适,应该让那些学科的教授们来讨论决定。

  青周:您不怕今后因此受到什么影响吗?

  包:我现在被逼到墙角了,不得已的举措。也有俩人说愿意与我联名发,我不想拖累别人。

  ◎采访花絮◎

  哈!你打字肯定没我快

  MSN另一头,51岁研究古代史的博士生导师以每分钟超过120字的速度飙键码字。除了力求将自己的思考不走样地表达出来,其间还穿插了不少“哈”“:)”这些年轻人在网络上惯用的情绪符号。

  提出用MSN接受采访的正是包伟民本人。在联系采访时,包发来一条短信问:你打字快么?有QQ或MSN么?记者赶紧报上号,并自谦:还行。回信迅速而至:哈,你肯定没我快,我用五笔。——啊,这个活泛的短信真的来自一个1956年生的史学教授?

  “一般人以为史学家都是冬烘先生,错了”网络另一头的包伟民颇自豪地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