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校不拒“污点”考生的喜中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02:24 华夏时报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传出消息,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考生首次不再被列为高校“不予录取”的范围。

  一个“首次”,表明北京市在高校录取违法犯罪考生方面开了先河,其敢于“吃螃蟹”的精神值得称道。允许录取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考生,无疑是在人性化的步伐上迈出了一大步——正如网友所言,“尊重人权,善莫大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一细节
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和谐与法治的文明社会。

  其实,细观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就可以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有违法犯罪行为”不再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这意味着高校的大门对于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考生也是敞开的;而我国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做法并不“超常”,只是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上具体到细节并先行一步而已。

  高校允许录取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考生是值得推崇的,可是,笔者担忧的是:达到录取条件的这类考生能否顺利地进入高校?

  笔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就拿对待残疾考生来说,教育部、

卫生部、中国残联多次联合下文规定:对肢体残疾、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校不能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下文强调,在高校招生工作中,不得拒收残疾但符合条件的考生,可残疾考生却屡屡被拒之于高校大门之外。犹记得,去年8月份,医科大学拒录脸上有疤痕的重庆女孩徐红事件尚未淡出公众视野,转眼又传来安徽一名残疾考生被四川某高校拒收并惊动教育部的消息。

  因此,比“允许录取违法犯罪行为考生”更重要的,恐怕是保证他们不受歧视而能够顺利进入高校就读。在这方面,教育部应有所行动,及时出台相关规定,在细节上落实这些“另类”考生的正当受教育权利,同时,加强监督管理,督促高校招生程序化和规范化。否则,“允许录取违法犯罪行为考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作者: 艾模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