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批“过度追捧北大清华”莫找错了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5:44 国际在线

  作者:毛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近日表示,对这北大、清华两所学校的过度追捧,会埋没许多人才。(4月5日《重庆晚报》)

  朱校长说现在的高校招生是“清华、北大把尖子选完,剩下才轮到国内其他一流大
学选择。”这话里多少透着些许“醋味”,但现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考生们一股脑地涌向北大清华,既会使自己承担额外的成本和风险,也会给其它高校的学生质量和教育水平造成不利影响。“过度追捧北大清华”的确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不合理现象,需要接受社会舆论的批评。但若是把学生和中学当成批评的靶子,那显然是找错了对象。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学校来说,“追捧北大清华”都是理性选择。高等教育是社会流动的跳板。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不仅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还可能获得更多有助于个人发展乃至改变全家社会地位的稀缺资源和机会。特别在大学生就业连遭寒流的情况下,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得令人羡慕,这种优势更是其它高校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理性考生来说,除非相信自己如比尔·盖茨一般天赋异秉,优先选择投考北大、清华都在情理之中。而各中学为提升自身教学业绩,采取物质刺激、复读服务等方式引导、帮助考生“追捧”北大、清华,只要没有强制或欺骗考生,也无可厚非。

  更重要的是,学生和中学的“过度追捧”是“果”而不是“因”,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度追捧”才是问题症结所在。

  老百姓心存“名校情结”的外部效应微乎其微,可“名校情结”一旦在政府主管部门官员心里扎了根,那么对于

教育公平的负面影响就相当严重了。长久以来,政府主管部门一直把北大、清华当作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种子选手,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可谓不惜成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尽管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欠账惊人、教育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许多高校教学科研经费缺口巨大,但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北大、清华仍然非常慷慨,财政投入和额外拨款动辄以十亿计。

  事实上,由于历史积淀、先天禀赋、发展机遇、自身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可能绝对公平,总会有“名校”在竞争中技压群雄、脱颖而出,以自身优势吸引到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北大、清华自身吸纳教育资源的力量就已经十分强大了。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应是促进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以免“马太效应”过度扩张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而不是加剧这种自由竞争产生的不公平。

  政府主管部门希望通过优先发展北大清华实现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目标,但在政府教育投入整体不足的大背景下,多给北大、清华一份优惠,必然挤占原本属于其它学校的教育资源。主管部门“过度追捧”北大清华,势必进一步拉大北大清华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差距,进而促使中学和广大考生更加热切地“追捧”北大清华。

  简言之,正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存在“过度追捧”,才造成考生、学校“过度追捧”的现状。厘清了这一因果关系链,我们才不至于找错批评的对象。要防范“过度追捧”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根本上还有赖于政府主观部门认清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性,调整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规则,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