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郭立场:教材回扣,上学贵的另一只黑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0:00 红网

  一本教科书,回扣知多少?触目惊心的案件告诉人们:在社会反映强烈的“上学贵”背后,原来还有另一只黑手——“商业贿赂”在从中捣鬼。江苏省检察机关经过两年多的侦查,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在江苏115所高校中,已查出有109所学校涉案,已有130多起商业贿赂立案。(《华商报》5月15日)

  去年,四川某高校“教材腐败系列案”,让人触目惊心:一个小小的教材科,上至
科长,下到普通职工,几乎被“一网打尽”;前任科长落马,继任科长又倒下。“一些勾兑干部倒了,新的勾兑干部还会源源不断产生。”教材腐败可谓是无所不在、屡禁不止。据了解,腐败的流程是,按照教材回扣的“潜规则”,学校按课本定价的100%卖书给学生,书商按码洋的15%至25%折扣给学校,出版商以6.5折至7.5折卖给书商,出版商的成本只占到书价的三四成。还有一些出版商直接把教材卖给学校,给的折扣高达35%。除了明折扣,还有大量暗回扣,在明扣的基础上根据购书码洋的多少再进行“让利”活动。这些费用分别落入学校的教材科和个人腰包,出版商及书商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教材采购成了腐败温床,成了有利可图的香饽饽,人人争相而上、要分一杯羹。而这一切最终都会转嫁到购书者学生身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上学难、上学贵。一本小小的教科书,竟会有这么多的回扣,产生了这么多腐败,实在是匪夷所思。层出不穷的教材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腐败的根源所在?腐败温床是如何产生的?又是谁打造了腐败链条?又有谁推动着腐败的发展?教材回扣之所以广有市场,这和目前图书出版体制和学校购书体制有关,学生教材的购买基本上由学校垄断。“在垄断体制下,腐败很容易。” 专家的结论是,深层次原因是相关机制出现明显漏洞。而监督缺位、问责制缺位,无疑是直接诱因。正如报道中所揭露的,“监督管理形同虚设”,财政、

审计等部门在每年的审计检查中大多是走马观花地查一下,很少深究,有时对发现出的问题、涉及的款项,只给予没收非法所得,并不提出规范性的整改措施。这样的监督和惩处,不出事才怪呢。

  更为遗憾的是,我们缺乏可行的“阳光操作”,如果学校每年对当年教材教辅价格进行提前公示,主动要求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如果教育和新闻出版部门开起门来搞教材发行与销售,每年举行民众广泛参与的听证会,来确定教材教辅价格;或者打破书店售书与学校购书的垄断,把教材的出版与订购推向市场;或者学校不再代收书费,而是由学校制定教材范围、列出书目清单,让学生自行购买,回扣的空间自然会大大减少,腐败的几率也就会相应降低。一言以蔽之,只要教材购买阳光、透明了,就断不至于会出现层出不穷的“教材腐败系列案”。

  目前,我们最最残缺的不是制度不完备、体制不健全,而是管理不透明、监督不到位、惩处不严厉。专家的建议,需要对当前的图书出版体制进行改革,这显然是治本之策,需要尽快付诸实施,需要抓紧落到实处,但当务之急却需要“另辟蹊径”,需要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减少腐败。毕竟,体制的建构非一二日之功就能迅速见效,而教材腐败却不容继续任之由之。

  “要将学校的账目、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今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我们渴望的是,阳光能够不让“教材腐败”有生长的空间。(郭立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