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讲述》专题 > 正文

央视《讲述》:换肺6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15:47 央视《讲述》

  特别视点:这位大夫和这个医院都未独立做过肺移植手术,2002年9月前,全国共做了18例换肺手术,仅有2例成功。而这位患者已别无选择,决定在此换肺,接下来换肺过程的曲折步骤让人步步心惊。

  换肺6小时

  蒋书

  2005年2月25日,一位名叫赵麦勤的患者安全度过了最危险的57天,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回到了河南老家,现已经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他生命获得新生时,泪流满面。

  一、生死关头

  2004年11月8日,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来了一位重病患者,当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德若第一眼看到他时,心就不禁悬了起来。

  这个病人流露出一副非常痛苦的表情,刘德若当即对他进行例行检查。该院对此类病人有个初步的病情测探试验,医学上叫6分钟行走试验。试验中,该病人还没走到300米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蹲下了。

  患者叫赵麦勤,来自河南。经医院专家检查: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已到了晚期,生命仅能维持三五个月的时间,而要挽救该病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肺移植,也就是换肺。

  换肺是个非常复杂的手术,需要多科室合作,在该院虽然做过多次试验,但还从没真正进行过实际手术。换肺更大的困难,是没有肺源。

  刘主任对赵麦勤道:自己所在的胸外科,在上世纪90年代,和其它医院合作做过三例肺移植。当时受种种客观因素影响,此三例肺移植皆没成功。刘主任还实事求是地告诉赵麦勤:这三例肺移植都不是自己做的,若是赵麦勤决定换肺,那就是刘德若所做的第一例、也是该医院所做的第一例换肺手术。刘德若还告诉赵麦勤:在我国,直至2002年9月前,全国共做了18例这样的换肺手术,仅有2例手术的患者活了下来。但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有关专家做此类手术的水平相应提高,现在做此类手术的成功率和接受此类手术的病患者的成活率也不断提高,活下来的要多一些。到2000年末,换肺手术在国外的统计情况是:登记的肺移植15000例,5年生存率占60%,10年生存率占30%。刘德若对赵麦勤说:做这个手术中和手术后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手术中的意外和手术后的排斥、感染,都有可能引起死亡。

  患者的妻子虽然有些担心,但也不是太害怕,她也知道:这好比打仗一样,非做不可,手术成功了咱高兴,失败了咱也不埋怨任何人。无论如何,患病者要活命,就得做手术。就算他在手术台上不受罪地走了,也比受病痛的折磨强。虽然这样我们感到很难过,但这事非做不可。

  赵麦勤住进医院后,表现非常焦躁,他的家人也很着急,希望今天住进来,马上就能给他换肺。刘德若对他连安慰带解释道:换肺的过程比较复杂,是另一个人的死亡,换来你的新生——把他的肺移植到你身上。至于是谁的肺,我们得等待供肺源,国内外都是这样,要耐心等待。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寿延宁回忆起:以前有一例肺移植的病人找到医院要求手术,院方非常想挽留他的生命,但一直配不上合适的肺源,该病人后来在日复一日地等待中病故了,大家都感到非常遗憾。

  二、等待肺源

  为挽救赵麦勤的生命,不让以前的悲剧再次重演,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开始紧急寻找肺源。但另一个困难又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那就是从供肺人停止心跳开始取肺,到肺移植手术结束,最长不能超过6个小时。所以寻找肺源的范围,只能局限在北京周边地区300公里以内。肺源一旦出现,就必须立刻手术,因此医院做好了随时手术的一切准备。

  换肺手术的准备工作相当细致,具体要准备到吻合哪一根血管,用多大型号线缝合的程度。也就是说连一针一线都要准备得万无一失:包括哪一步用什么药,各个科室如何协作,连麻醉科都得精心准备不能例外。在院领导的坚决支持下,赵麦勤的换肺手术万事俱备,只等肺源了。

  紧张等待了40多天后,2004年12月28日,河北唐山传来找到了肺源的消息。医务人员根据平时的反复演练,立刻分成两组:一组留在医院准备手术;另一组5人在主任医师刘德若的带领下,火速赶到了唐山。

  11∶06开始取肺。按有关程序,供体者一宣布脑死亡,就立即取肺。医生们觉得这个肺供体好像不如平时他们演练中的那个肺供体好,要略差一点,刘德若主任见此不禁有些犹豫。有人说:老刘,甭求十全十美了,若是错过了这个肺源,也可能再等三五个月,也不会等到更好的肺源。若是在我们追求肺供体十全十美的过程中,这个病人在等待中又死了怎么办?眼前没有别的办法,只是肺供体稍稍差一点,问题也并不大。确定此肺供体可用后,取肺小组即用手机将此情况反馈到医院。医院决定用此肺进行此次肺移植手术。

  与此同时,医院手术室里差不多有20多人,在进行着给赵麦勤进行肺移植手术前的各种准备:其中有十几个护士、5、6个麻醉师。首先在赵麦勤的身体上插上如下胃管、导尿管、静脉输液管、深静脉管等各种各样的管子。为节省时间,事前还准备了各类药物。怕在手术进行中来不及,还把40多种针剂已抽在了注射器里,满满地堆了大一盘。每个注射器上都贴上标签,以免发生差错。手术医师穿着手术衣,带着手机,随时跟前方的取肺组联系。

  三、意外丛生

  运肺的救护车,从相距300公里的唐山往北京赶时,刚上路不久就遇到了麻烦:因为修路,堵车了!这可怎么办?虽说此时刚过了半小时,但仍要抓紧时间。赶紧看看路上的堵车情况,不行就换条路线,否则要耽误大事。车上的运肺人员首先给医院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此处因修路造成堵车,准备从第二条路线——京沈高速公路绕过去。可能要耽误一会,但还来得及。这边运送肺供体的汽车加快了速度,那边医院里也在加紧准备。

  就在大家为由于修路绕行,运肺车耽误了20多分钟而感到遗憾时,不料途中又出现了意外。

  因是第一次进行换肺手术而运送活体肺,虽然事前进行过多次演练,还准备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院方的经验还是略有不足,故造成了这次意处的发生。供体肺是装在一个大保温箱里进行运送的,肺不能在里面发生晃荡,否则就会造成损害。可汽车一会儿开得快,一会儿开得慢,一会刹车一会启动,肺不免在保温箱里晃荡起来。原来在里面放了一些保存液等,这次全用上了,但在灌注时灌注管不知怎么松开了一下,漏走了一些灌注液,多余的空间使供体肺放里面晃荡起来,加之汽车一路颠簸,更难以避免。为防肺供体的晃荡,所以沿途都要人在旁边小心地用手扶着。大家紧张地扶着保温箱在高速公路上走了半天,才突然想起:我们把身上穿的手术衣脱下来塞到旁边不是很好吗,何必要费这么大劲去扶着?咳,人一紧张就有点乱套了。

  离6个小时还有3小时36分时,医院手术室里,开始准备对病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离6小时还有2小时56分时,运肺车一路顺畅接近北京。

  此时医院手术室里却遇到了麻烦:开胸手术迟迟没有进行。运肺车上的刘德若主任听说后,担心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还没有给要进行肺移植手术者动开胸手术呢?必须马上排除障碍,给肺移植者进行开胸手术。不然,我们设置两个组干嘛?

  可能是病人的血管畸形,医生们做插管时比较困难,比平时演练的时间要长,这是手术前大家没有意料到的。而此刻,这边运送肺供体的汽车已到北京收费站了,医院手术室里却还没对肺移植者进行开胸手术。若是等运肺车到达医院后再开胸,那时间肯定来不及。运肺车上的人一直在焦急地追问此事。

  四、 热泪横流

  原来设计好的方案,若因此环节耽误了时间,而造成手术失败,大家心里肯定都会感到非常难过和遗憾,而且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故此时大家非常紧张、焦急。好在后来手术室里的人员,经过反复调整、测试后把管子都插入了欲进行肺移植手术者的身体,完成了该程序的操作。

  没想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给病人进行麻醉时,又出现了新的麻烦,给麻醉师一个措手不及。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是用麻醉机把病人麻倒后,再通过麻醉机帮他进行呼吸时,实际上是把气往肺里吹。但对肺大泡病人这样的肺一吹就破,故对此病人来说,确实有其自身的难点。手术人员按通常惯例,对病患者采用一种高频振荡通气的方法。

  虽然前面有几个普通胸科病人用此法后的效果非常好,但对此病人是否适用?大家却有点提心吊胆。操作实施时,有关人员把各种监测做得非常到位,只要发生意外就及时纠正,包括一台高频振荡通气机,也随时在调整它的频率。此病患者的呼吸频率,是正常人呼吸的几百倍,所以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尝试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后,没出现异常情况,开胸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此在国内尚属首次。对开胸手术若仅从技术角度来说,中日友好医院的胸外科的大夫已非常熟练了,往常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的手术,这次仅用了10多分钟。

  在开胸手术即将完成时,离6个小时还有2个小时26分,运送肺供体的救护车一路急驰,开进了医院大门。有关医生赶紧从车上拿下肺供体进行修肺。肺移植是个非常细致的手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岔,而修肺更是其中之关键,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越紧张越不能忙乱,大家都按训练时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

  一打开保温箱,大家都说这个肺供体灌注得挺好,即植入患者体内。肺移植手术的难点在于动静脉的吻合,若动静脉吻合不好,等于把血管直接吻合在病人的心脏上。此时心脏上有一条差不多10公分长的口子,若是吻合不好,松开钳子时,血咕咚一下就满了,等于在心脏上凿了一个大窟窿,病人的血压、心跳马上就没有了,就会立即死在手术台上。吻合成功了,也就等于手术成功了。

  经过全体参加此次肺移植手术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没出现任何惊心动魄的问题。

  离6个小时还有31分钟,手术顺利结束。手术后,患者赵麦勤被送到重症监护病房,第二天一早就完全苏醒过来。经医生检查,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为正常。没想到自己又活过来了的赵麦勤,看到身边的医生、护士,特别是老伴和女儿、孩子,他为自已生命的再造流下了眼泪。

  赵麦勤安全度过了最危险的57天,于2005年2月25日,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回到了河南老家,现已经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据不完全估计,全国约有3万患者需要换肺,而换过肺的人数,仅有40人左右。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和次日凌晨1:40《讲述》

  相关专题:央视《讲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