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人否定中医源于西化下批判传统的背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1: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就作为医学而言,互补的特性本应让中医和西医成为联手的“朋友”,更好地治病救人,而不是谁击败谁、谁取代谁的“敌人”。
●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人们警惕对待传统医学的两种错误态度:“盲目的热情”和“无知的怀疑”。 近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针对有人网上征集“取消中医”签名行为的驳斥,引发广泛关注。“这样的签名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毛群安表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也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随后表态,斥之为“一场不得人心的闹剧”。 然而,签名行为也暴露出,试图“否定中医”的声音自近代西方科学进入中国以来至今未亡。这再次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中医? 中医是不是科学 不同于西医的“还原论”,中医是复杂性科学 “否定中医”论者的“常规武器”是:中医药不是科学,充其量是一种经验,而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而西医是“科学”,讲究证据支持,经得起推敲。 那么,中医药究竟是不是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中医药是科学,但不同于西医的“还原论”,而是复杂性科学。 朱清时长期从事西方科学研究,但对中医药一直很有兴趣。他在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做的《用现代科学观看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报告,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0世纪后期诞生的复杂性科学,使现代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启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的科学性的大门。”他说。 人类研究事物有“还原论”和“整体观”两种不同而互补的方法。“还原论”方法,是把系统分解成更简单的组成部分,研究其性质,据此再用形式逻辑推知其整体状态。“整体观”方法,是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整体状态及其随时间和各种情况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科学在过去几百年中的大发展,主要使用还原论方法,现在自然界各种简单系统的规律已大致清楚。当科学转向研究真实世界的复杂系统本身,才发现许多复杂系统无法用统计的方法简单处理,还原论方法面临局限,科学开始重视整体观。 西医研究人体是用还原论方法,找出并消除病源,使人体恢复正常,属对抗疗法。中医则是整体观方法,认为人各种功能必须协调和平衡,治病在于调整机体的平衡。西医注重实体,中医注重关系。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其实是用来描述人体复杂系统的基本形态以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的。“从这一角度讲,对此进行研究就成为复杂性科学。很可惜,许多人将这些东西看成是算命的东西。” 西医的优势,在于工业革命后得到了现代科学的支持。中医的问题,在于没有与现代科学结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古朴的经验状态。但是,这些经验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反复实践证明了的,是科学,但这种科学是复杂性系统内的科学。 比如牙痛,西医认为是细菌感染,实验室诊断可见病原微生物,用消炎药可以治好。中医讲则是“上火”,用中草药、针灸等也能治好。因为通过检查看到病原体,西医的“科学性”就容易得到认可。但是没有检测手段可证明牙痛是上火,于是中医的“科学性”就容易被怀疑。 “实际上,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体系的范畴,不能用简单的西医方法去界定,条件还不够成熟。” 朱清时说,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博士曾表示,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 近代名人为何否中医 源于“西化”思潮下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否定中医”论者攻击中医药时,往往拿严复、鲁迅等近代文化名人“批判中医药”的事情为例。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中医科学院罗卫芳博士介绍,在上世纪前期,情况确实如此。如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陈独秀的“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的“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的凭准的”;流传最广的,要算鲁迅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连曾因病受中医惠泽、深知中医药疗效的胡适,在当时中医界广遭责难的情况下,没有为中医说话。甚至被西医误切掉健康右肾的梁启超也说:“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不能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这是毫无比较余地的。” “其实,这一让许多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更多源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说,尤其186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欧美资本主义的强势入侵,昔日的天朝大国迅速衰落。日本这一西方化的成功范例,更是通过甲午战争刺痛国人: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必须“脱胎换骨”,学习西方。 于是,许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上“西化”之路,对中国传统文化抱着激烈批判与厌弃的态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弘扬“民主”和“科学”的同时,掀起了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许多现在看来过激的言行,就在这种“西化”思潮的背景下产生。 “中医是医学,更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征。”柳长华说,“因此,中医不可避免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批判对象,背后则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使然。”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功不可没,但也要看到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创。”罗卫芳表示,从民国时期的余云岫“废止中医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药走过“弯路”,到目前的“取消中医”签名。可以看出,那时形成的将西方“文化和科学”作为唯一准绳衡量一切的思维模式,不时在中医药的发展中投下它的阴影。 “‘否定中医’论的本质,是反传统。”柳长华说,而屡屡发生的根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西学东渐至今,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贫瘠了,“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专题:中医突现废存争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