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踏访56个民族专题 > 正文

漂洋过海到海南难忘五指山下黎族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20:13 生活报
漂洋过海到海南难忘五指山下黎族情

记者在观看黎族妇女打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漂洋过海到海南难忘五指山下黎族情

黎族村民居住的吊脚楼


漂洋过海到海南难忘五指山下黎族情

黎族男子在抽水烟


漂洋过海到海南难忘五指山下黎族情

勤劳的惠安女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位于北回归线的南面,属于热带地区。岛上居住着汉、黎、苗等民族,而黎族则是这个岛屿上最早的居民和开拓者,他们主要居住在闻名遐迩的五指山下。所以,一提到海南就不能不让人们联想到五指山和五指山下的黎族人。

  对“踏访56个民族”的一行人来说,要穿过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岛上黎族人民的热情和朴实却将我们深深吸引。

  五指山下故事多

  6月29日,“踏访56个民族”的采访团一行四人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提到五指山就会让人不自觉地漫步到神话故事的天堂里。五指山是海南岛上诸多山峰的首领,虽然它的海拔只有1867米,但是它的相对高度较高。当你进入五指山市驱车前行时,沿途中你就会看到那高高林立、竖着五根指头一样的山峰——五指山。五指山上椰树密布,槟榔遍及,各种灌木将山体装饰得郁郁葱葱。山顶上云雾漂浮,使山顶变得若隐若现,神秘至极,由此人们更加觉得此山玄机重重,不由得引起无尽的遐想。

  相传,远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众生云集,万物蓬生。突然有一天,天的一角出现塌陷,为了不危及众生,诸多神仙各施法术,但都无济于事,于是神仙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只有哪一个神仙肯牺牲生命,终生用手顶着天,这样,天才不会塌,才能保住天下苍生。于是,一位神仙挺身而出,双手死死地顶着天,并最终变成一座山,世世代代地守候着这块土地。

  关于五指山的传说,黎族人民有众多的版本,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但无论如何,传说只不过是增添了山的神秘,同时也增添了大山下黎族人民的神秘感。

  不同地区方言不同

  从地理分布来看,黎族的聚集地只在海南岛上,而五指山的周边又是黎族人聚集最密集的地方。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人。他们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如今,也有一些人在讲海南话,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比较普及的仍然是汉文字。

  当日,采访团来到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当地的人介绍,虽然同为黎族,但是不同地方的黎族有不同的方言,生活习性也略有不同,如当地人将吃饭叫“喽他”(音),而其他地方的黎族人则称之为“啃他”(音)。

  黎族党员带头修路

  初保村是黎族的一个聚居村,全村上下皆为黎族人。从毛阳镇驱车一路前行,所走道路均为山路,由无数个S型的路组成,道路弯弯。行驶半个小时后,车辆终于来到了初保村,可刚到村口,记者就听到一阵喧杂的声音,数十人正在搬运石头,铺垫路基。记者下车后才知道,前几天海南一直下雨,大雨将初保村唯一一条水泥路的路基冲坏,为了使道路交通恢复正常,村里正在组织人员抢修道路。记者询问得知,参加修路的全部是共产党员,而领头修路的就是初保村的村书记和村主任等村干部,村书记和主任分别告诉记者,村民们都在忙着自己家的事情,没有闲暇的时间,为了尽快使道路恢复正常,他们便组织所有的党员参加义务劳动。

  风情纯正的黎族人

  记者一行跟随初保村妇女主任王江春走进了黎族的生活区域内。刚进村口,路旁石头上的图案就吸引了记者。图案上的画面有的是人在欢快地跳着舞蹈,有的是人在牵着黄牛劳动,有的是人拿着弓箭在狩猎,有的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做舂米,画面清晰形象,生动活泼,虽然还没有进入黎族的村寨,就已经被他们古朴的民风吸引了。

  再往前行100米,一行人才进入到黎族的生活圈。眼前是一排排形如“伞”字的茅草房。茅草房的房顶为茅草铺盖,主架为竹子或木板,房高不足两米,但房子的屋檐较大,将房屋严严实实地包裹住。房屋没有窗户,对此,村民解释说,他们所居住的房子多采用茅草、竹子和其他木质制成,这种房子透风性强,加之当地气温较高,所以根本不需要用窗户来采光和通风,窗户自然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记者发现,他们的房子有的是平地而起,有的则是在山顶悬挂着,距离地面足有两米高,而房子的下面就是汩汩的溪水。在我们看来,悬崖上的临崖房屋随时都有被吹进深渊的感觉,而当地村民则认为这是最好不过的乘凉地方,称之为“吊脚楼”。山的地势高低不平,这些房子都是就地形建的。

  他们居住的房屋房前屋后都有树木,简直就是都市里的别墅。走进一户黎族居民家中,该房屋的房后就是两棵高大的椰子树,而房前则是一条小溪。房屋的主人老陈正坐在自己的“吊脚楼”上吸烟。这种烟不同于普通的香烟,它是由一根近一米长的竹筒和排烟管组成,里面装上水。老陈告诉记者,这是他自己做的水烟袋,当地黎族人都吸它。只见老陈将烟袋内装些水,之后从衣兜里掏出几片烟叶,放进排烟管里,用火点燃后,对着竹筒深深地吸了一大口,随之,一股清香的烟草味飘了出来。

  照看孩子是黎族妇女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一。当记者途经一户黎族同胞的家时看到,一位老太正抱着自己的孙子,哄着他睡觉。而她抱婴儿的姿势很特别:她将一个布兜的一端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另一端绑在自己的腰上,婴儿就放在贴着自己胸部的布兜里面。一位黎族人说,这样抱孩子可以不耽误干活。

  黎族姑娘纺织技艺精湛

  黎族姑娘心灵手巧是早有耳闻的。早在宋末元初,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年轻时因不堪封建家庭虐待逃至海南地区,曾在崖州居留40多年,期间她向黎族妇女学习了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镇)后,在黎族传统纺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如今,黎族妇女仍然将纺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姑娘们身上穿的衣服多是她们自己纺织而成的。

  在黎族中,男人已经普遍没有了自己的传统服装,只有部分妇女还保留着传统的黎族筒裙。当记者来到陈东的家时,他的妻子王春霞恰好穿着一身传统的黎族服装。其上身是蓝黑色无扣对胸襟上衣,下身穿绣着红色团花纹的短筒裙。王春霞拿出织布机,将布和线穿梭好,坐在竹板床上,将织布机的一端绑在自己的腰上,另一端的木棒则用脚蹬着,拿起梭开始轻快地织起布来。王江春说,由于姑娘们都有精湛的纺织技术,常常使得其他民族的女孩子们慕名前来拜师求艺。

  保持相互协作的传统美德

  古老的黎族有文身和坠耳的习俗。女孩们习惯在十二三岁时在自己的脸上文上花纹,并用重金属等饰物坠耳朵,使自己的耳垂垂落,越大越好,据说,这是为了美。而且,过去黎族很少与本族以外的人通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一些固有的传统也在悄悄地变化着。文身的习俗如今已经看不到,只是坠耳的习俗仍在沿袭,不过,它已经变得更加人性化,目的就是为了女孩在出嫁时能够戴上漂亮的耳坠。

  黎族人一直保持着相互协作的传统美德,如今,初保村还保留着共同耕种的田地,大家共同耕种,所得归全体村民集体所有。此外,在村民劳作的时候,倘若谁家的稻田忙活不过来,其他的村民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忙耕种。本报记者 孙殿喜

  本报记者 王承旺 摄

  相关专题:踏访56个民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