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林峰:松山战役后战场只剩红土(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2:05 南方都市报 | |||||||||
定居在缅甸的林峰。 本报特派记者韩一鸣 摄 1944年2月,远征军11集团军在保山组织阅兵。 战斗中的远征军士兵。 运送弹药的远征军士兵,脚上的草鞋清晰可见。 老兵档案 林峰 1923年 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生
1942年 报考考入通信兵第二团 1944年 毕业后分配到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参谋处 1945年 参加收复松山、芒市、畹町战役 1949年 结婚,并携妻子赴缅甸 1955年 皈依基督教 1985年 在缅甸城市曼德勒定居 现今 在曼德勒开办洗车场 中国的抗战准备 到1937年7月,国民党中国依然可悲地没有准备好战争。因此,在以后的两年里,他们仓皇失措地将国家置于战时体制。 在南京的十年中,曾特别注重武装力量的现代化。一个德国顾问团开始训练新式的军官团。为中央军的精选部队进口了主要由德国制造的大量武器和装备。建立了空军的核心,并筹划用德国建造的潜艇、巡洋舰和鱼雷艇装备海军。 德国顾问团强调,高度发达的国防工业对维持一支现代化军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到1937年,国家的国防工业仍停留在草创阶段,而军队仍继续大量依赖外国的武器和装备来源。大约30万军队已经接受了德式训练,但其中只有8万全部用德国武器装备。大约170万国民党军队的其余部分,以欧洲和日本的标准看,训练很差,而且分属于无数实际上各自为政而又互相猜忌的司令部。 预料到与日本的这场争斗将是一场消耗战,国民政府在卢沟桥事变后立即把关键性的工业企业迁往内地。军事工业,如飞机装配厂,特别是南京、武汉、广东和山西的兵工厂,构成了1937年8月开始的重要的工业内迁的主体。 在战争的这个早期阶段,大多数内迁工厂的目地是武汉。但是,在许多机器还来不及拆箱和工厂恢复生产前,武汉自身也危在旦夕了。于是,向内地的迁徙再度开始。一些工厂横越洞庭湖,船运到广西或湘西;另外一些工厂则经铁路运往陕西的西安和宝鸡。 大学也加入了向内地的迁移。由于它们曾经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策源地,日本军队对它们进行了特别的报复。1937年7月29日,日本飞机轰炸了天津南开大学。翌日,日本的大炮轰毁了残存的校园。最后,他们用煤油纵火焚烧废墟,以彻底毁灭这一抗日中心。北平的清华大学先被日本抢劫者有计划地掠夺一空,然后它的建筑物被改成皇军的一座座兵营、医院、酒吧、妓院和马厩。其他在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的大学都屡遭轰炸。 学生们和教授们成为涌往内地的难民潮的一部分。1939年后期,原来的大学、学院和职业学校只剩6所留在日本占领区,其余足足有52所教育机构已迁入内地,还有25所避入外国租界或香港。参加西行队伍的那些人,有时不得不走上两三千英里才找到一个战时避难所。 战争使教育机构蒙受重大损失。17所学校被迫关闭;成千上万青年辍学。有的学生待在家里,但其余学生成百上千地加入了国民党军队或共产党的游击队。 远征军11集团军通信兵林峰 松山战役后,山上没剩一根草,一棵树 火车在急驰,车厢里臭气熏天,马粪在地板上堆了厚厚一层,马粪上面或坐或站地挤着200多个年轻人。还好,这不是密封车厢,林峰约了几个大胆的同学,爬到车厢顶上,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 1941年12月,日军从海路攻陷香港、汕头,先头部队离林峰家的丙村不过百里。两个月后,由军长杜聿明率领的中国精锐之师第5军开始进驻缅甸,不久第6军也开进缅甸,组成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展开血战,以保卫中国最后一条陆上国际输血通道——滇缅公路。 东、西两线的战局,把林峰这个19岁的少年也卷进了战争。火车闷头向西奔驰,把林峰的广东梅县老家越抛越远。 几年后,日军投降,上尉参谋林峰在云南流浪,最终与当地土司的女儿成亲。1949年,林峰与夫人越境到缅甸,浪迹多年后,终于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定居下来。“我不知道火车将在哪里停下来。”2005年7月,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前夕,82岁的林峰坐在曼德勒市的自家洗车场里,向记者说:“只知道,我的从军生涯是从马粪上开始的。” 报考通信兵 500多人住在一间祠堂里,轮流考试,最后只有200人通过。200名青年走路去韶关转乘火车 1923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中国商人家庭,林峰呱呱坠地。林的父母都是广东梅县人,父亲做皮革生意。在林峰出生前,他们已经有了一儿一女。 “后来父亲病逝,母亲带我回梅州老家,哥哥姐姐留在印度照料生意。”林峰虽然出生在印度,但自小学习汉语,回到老家后顺利考取了丙村中学。 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日军从香港沿水路向北进攻,汕头失陷,林峰家居住的丙村甚至可以听到炮声。 梅县是广东的教育大县,当时仅高中就有三十多所,学生受教育程度高,所以招兵各单位常去梅县招募新兵。“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军,我的母亲却不同意我当兵,希望我和她在一起平平安安过日子,如果丙村沦陷了,我们还可以去印度。”林峰看着同学们离开家乡远赴战场,自己却始终说服不了妈妈。 1942年秋,通信兵第二团也到梅县招兵。通信兵是当时的新兵种,招兵条件很高,“至少高中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林峰没见过无线电机,他的母亲更没听说过,“无线电就像现在的电脑,是当时的高科技”。通信兵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像步兵那样辛苦,“我从小生活优越,吃不了苦,所以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当个通信兵。” 林峰先做母亲的思想工作:“这不是当兵,是学技术,是去读书。”他还承诺,只当两年兵,然后再回家读书。 44岁的单身母亲终于让步,放开了拴在19岁儿子身上的命运之线,从此她再没能掌控儿子的命运。 军队生活一开始就坚硬无情。 第一项体检就“不留情面”,一群青春少年被命令全部脱光衣服,“几十个挤在一间大屋里,令人羞愧”。体检合格后,林峰步行28里路,到县城报到,准备文化考试。500多人住在一间祠堂里,轮流考试,住了两天,才轮到林峰。“考试挺难,我勉强通过。”最后只有200人通过考试。 榜上有名的年轻人集中在一起,向韶关出发。没考上的,只好卷铺盖回家。 从梅县到韶关没有公路,只有一条碎石路,林峰和同学唱着战歌,走了三天。虽然第一次走这么久的路,但大家互相帮助,也不觉得特别累。 到达韶关,200名青年转乘火车向内陆——柳州出发。这是林峰第一次坐火车,却给他极坏的回忆,他们被送进运送马的车厢,大家纷纷逃到车厢顶上“避难”,甚至睡觉也不肯回去,一路上“竟然没有发生意外”。 无线电通讯学校就设在柳州,然而当学生们跳下火车,却发现更严峻的事情等着他们。 辗转去受训 割茅草,睡马粪,染霍乱……在昆明西郊黑林铺,终于有了整齐的校舍和香喷喷的蚕豆炖牛肉 所谓的“无线电通讯学校”根本就没有影。 林峰和学员们接到的第一个军令是每人每天交30公斤茅草,用来建盖传说中的“高科技”校园。 柳州郊区的羊角山让林峰念念不忘。“那是一个独山头,什么也不长,只长草。每天早上我和同学每人领一把镰刀,上山割草。”林峰从小没有干过农活,“茅草把我的虎口都割破了”。有的学员完不成任务,必须在晚饭后继续挥动镰刀,补齐30公斤的定额。 中国政府对战争的准备不足在1937年以后彻底暴露出来。 直到1935年,为了发展重工业,国民政府才建立国家资源委员会,资源委员会于1936年开始一项发展工业的三年计划,但资金一直严重不足。直到1937年,国家的国防工业仍停留在草创阶段,军队只能大量依赖外国的武器与装备。虽然中国的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步枪与机枪,但几乎所有的重武器以及载重汽车、石油和无线电设备仍然不得不进口。 国家战备不足的后果之一,就是林峰这样的士兵在学习战争技术之前,要先学会割草。林峰与学员们却没有怨言:“国家打了四年仗,非常穷,我们没一个人抱怨。” 两周后,盖房的茅草准备足了,却再次接到调令,学员向昆明出发,原因是日军向内地展开攻势,柳州也不安全了。 林峰和学员再次乘火车,到达贵州独山县,等待汽车运输。在独山,学员们再次和马粪“亲密接触”,他们的宿舍被安排在马厩。因为天已深秋,露天过夜实在太冷,大家不得不忍受臭气,睡在马粪上。 几天后多名学员出现上吐下泻,其中两人病情严重,不治去世。“后来才知道,我们集体感染了霍乱。没有医生也没有药品,只能干挺着。”而对那两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学员,林峰只能回忆起“不知道怎么被安葬的”的结局。 从独山再往西,日子终于逐渐好起来。 当一辆辆崭新的美制十轮大卡车出现在林峰他们面前时,引起了学员们的一阵欢呼。“这才是军人应该坐的东西,坐在卡车上,大家才有了点参军的自豪感。”车队经贵阳、曲靖,最后到达昆明。在昆明西郊黑林铺,学员们下车,发现整齐的校舍和香喷喷的蚕豆炖牛肉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在从老家出发前,林峰被告之需自带口缸一个。为了方便,他挑了家里最小的一个,入伍后才知道,这个口缸就是每个人的饭碗了。虽然部队规定每人每天有24两米的口粮,但是打饭只准打一次。别的学员带了大口缸基本能吃饱,林峰每次都要饿肚子。“到昆明吃第一顿饭是蚕豆炖牛肉,不限量。连吃四碗,终于饱了。” 让林峰烦恼的还有鞋子。出发前他穿着自己的“力士鞋”——类似现在的运动鞋。连续行军几个月后,“力士鞋”破了,军队却不发新鞋。“军装一人一套,鞋子却不管”。林峰向其他学员学打草鞋,为了让草鞋耐穿,还将衣服撕成布条扎草。到昆明时,林峰自己带的衣服只剩下一件是完好的。 昆明黑林铺的无线电学校解决了一切难题。 首先伙食很好。早餐吃稀饭,美国卫生官还特意发两粒鱼肝油丸,以补充这些青年的营养,中午总有肉吃。林峰对牛肉更加偏爱,他说这可能与到昆明第一餐就吃牛肉有关。 其次,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坐下学习了。由美国教官教授,每名教官配翻译一名。学习结束后考试,要求一分钟里发报85组字,每组包含5个字。100多名学员考试,只有60多人领到了毕业证书,没考过的留校继续学习。 同学们接到分配通知,纷纷去了各师、团,林峰和另一名湖南籍同学却迟迟没有分配。一个阳光明亮的中午,林峰正在宿舍里发闷,这名同学冲进宿舍,喊着“我们分了,我们分了。”“分到哪了?”“我们一起分到了11集团军司令部。”这个同学的湖南方言久久回荡在那个中午的宿舍里。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