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纪录片《儿女英雄传》:南京辛德勒(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2:46 央视新闻频道 | |||||||||
栖霞寺难民 戴袁支在栖霞寺 传真和尚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周一到周五每晚10点30分播出大型纪录片《儿女英雄传》,8月19日播出:南京辛德勒(下)。 整理:戴晋京 在1933年版日本步兵学校的教材中,有这样的话:中国人完全没有户籍法,士兵中流
在距离南京城区20公里的栖霞山地区,日军的杀戮早在攻陷南京前的一个星期便开始了。栖霞寺现任主持传真和尚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当时的细节,这些都是从庙里的师傅那里口传心教得来的。1937年,在庙里主持营救难民的是寂然法师。出家人本着寻声救苦的佛家信念,敞开寺门接纳难民。在南京大屠杀开始后的一个月内,涌进栖霞寺的难民总数达到了2万3千人,寺内由开始供应三餐改成了两餐。躲进寺里的难民们相信,同样信奉佛教的日本人,会把他们的杀戮限制在庙门以外。栖霞寺虽然也仿照江南水泥厂建起了难民营,但宗教的力量很难挡住日本人的暴行.抢劫与强奸为战争中理所当然之事的日本士兵,每天都在骚扰这个佛教的寺庙。 人们纷纷翻越山路,逃往5里之隔的江南水泥厂。江南水泥厂难民营的难民总数很快便达到了近3万人。粮食和药品是当时最紧缺的,有些难民趁着夜色回到附近自己的家中寻觅食物,而这要冒生命的危险。从老戴找到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很多难民身上有伤。两个西方人很快进行了分工:懂中文办事严谨的昆德留厂保护难民,富有冒险精神的辛德贝格到南京城里寻找药品,救治伤员。 而在江南水泥厂难民也并不安全。在栖霞寺,不但难民们纷纷逃走,连僧人都选择了离开。1938年1月,寂然法师将每天记录的日军暴行辗转交给了两位西方人,希望他们以后有机会向全世界展示这个庙里曾经发生的亵渎。 椐江南水泥厂难民信记载,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4月来厂躲避屠杀的难民总数超过了3万人.直到6周南京大屠杀结束这些难民才纷纷返乡.而其中很多人已经无家可归。 在大多数难民离开江南水泥厂后,辛德贝格也选择了离开,他于1938年4月返回欧洲,在他的行囊中除了寂然法师对日军的控诉信,还有一条难民送给他的横幅.他虽然不懂中文,但他知道这4个字的价值,这横幅至今保留在他妹妹的家中。 难民返乡后,昆德夫妇选择了留下,他与日本人的斗争持续了8年。日本人企图迫使江南水泥厂为日军生产军事物资,昆德巧妙周旋,8年未生产一滴水泥。1944年日本人在恼怒之下拆除了工厂的设备,1945年抗战胜利后,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厂区戏剧性地成了关押日本人的战俘营。而此时,昆德博士作为战败国德国的公民也被关在了其中。 江南水泥厂难民在日本投降后一个月写给政府的信中写到:昆德博士救吾同胞四、五万人,时越数月始终不懈,面对日人蛮横狂妄,为维护厂产,昆德博士忍辱含垢、主持正义,其倾其全力维护吾国人之生命,其见义勇为之义举吾等实感钦佩。信中恳求当时的南京市政府法外开恩,不将昆德遣送回已成废墟的德国。 1945年12月,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回复了难民信,昆德博士恢复自由,免于遣送。昆德博士此后一直在江南水泥厂工作到1950年;47岁时返回德国。 德国人昆德博士和丹麦人辛德贝格被戴袁支称为南京的辛德勒,他将他们的事迹发表在报纸上。昆德先生本人已于1987年去世,他的夫人金特女士仍然健在,当她得知中国人民还记得昆德时,非常激动。 金特女士还提供了辛德贝格的照片,循着这条线索,戴袁支在又2003年找到了辛德贝克的妹妹和侄女,她们生活在丹麦的奥尔胡斯市。从她们寄来的照片上看到,在她们手中展开的是一条白底黑字的中文横幅,上面写着 “见义勇为”4个大字。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