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纪录片《儿女英雄传》:南京辛德勒(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7:56 央视新闻频道 | |||||||||
江南水泥厂厂区全景 昆德夫妇 辛德贝格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周一到周五每晚10点30分播出大型纪录片《儿女英雄传》,8月18日播出:南京辛德勒(上)。 整理:戴晋京 距南京20公里的栖霞山地区曾是日军攻打南京时的战场,在67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南
怀着历史责任感的《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站长戴袁支,经过几年执着的取证寻访,证明德国人昆德博士和丹麦人辛德贝格就是幸存者们提到的那两个外国人,老戴把他们称作南京的“辛德勒”。 叶德兴,南京的一位收藏家,他收集了江南水泥厂在1937年前后的一些信件,这些信件给人们揭开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江南水泥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建于清朝末年,厂址在唐山。上个世纪30年代,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水泥厂,总经理陈范有是周恩来在南开大学的同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迅速占领了东北,并通过伪政权控制了水泥厂所在的冀东地区.陈范有就积极主张将工厂南迁,以免落入日本人之手。 1934年初,陈范有亲自南下,在南京郊区的栖霞山下找到了新厂址。工厂在南迁时的考虑是,中日一旦开战,工厂生产的水泥可以巩固江阴要塞的工事,保卫首都南京。1937年4月,江南水泥厂从德国禅臣公司和丹麦史密斯公司分别定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泥生产设备。1937年7月,新厂已全部竣工,正准备开工生产。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在离南京近在咫尺的上海中日军队展开了大会战。此时设在天津的工厂董事会要求江南厂发给每个工人3个月工资,紧急谴散,并尽量隐藏机器设备。 江南水泥厂的董事会忧心忡忡,仅凭20多个中国工人,怎能挡住日本人的劫掠呢?当时,德国和丹麦两家公司的货款还没有完全结清,董事会考虑能否商请两家外国公司各派一名代表,以结款为名,赴南京护厂。 1937年12月初,两名外国人分别从天津和上海踏上了赴南京的路。他们就是德国人昆德博士和丹麦人辛德贝格。昆德博士1903年出生在唐山,会流利的汉语,他的父亲在晚清时就服务于陈范有的水泥公司。江南水泥厂在天津的董事会聘请他来,假借德国长生央行代表的名义,和丹麦史密斯公司的代表一起派往南京。 辛德贝格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的足迹遍及俄罗斯、格陵兰和非洲。1937年,他来到中国上海,接受了丹麦史密斯公司特派员的工作,在危急关头,前往南京护厂。此时的江南水泥厂已以“丹德合资江南水泥厂”的面目出现。 两人于1937年12月4日来到江南水泥厂。他们来到这里最初的目的是保护工厂不被日本人劫掠,然而在杀戮面前,他们的生命轨迹改变了。面对蜂拥而至的难民,他们决定建立难民营。第一步先在厂区升起德国和丹麦国旗,又连夜叫裁缝缝制万字旗。难民营在1937年12月初建成,最初进厂躲避战火的难民有千人左右。两个西方人向日军挥舞着万字旗,每天奔走于难民营的各个角落,以防无视中国人生命的日本士兵伤害无辜。作为盟国,日本人对德国人和德国的产业还是有所顾及的。这面纳粹德国的旗子当年拯救过很多中国同胞,在那个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它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在老叶保存的信件中提到了很多发生在栖霞山附近的日军暴行,在龙潭县的中国水泥厂也被日军拆卸一空。在这些信中,还有一封来自一个叫栖霞寺的庙,是僧人写给两个西方人的。 栖霞寺建于南齐时期,距今 1516年,它和江南水泥厂虽然只隔5里山路,却很少往来,更不要说和工厂里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通信了。那么在1937年那个冬天,这庙里的僧人,为什么写信给这两个外国人呢,他们在信上又说了些什么?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